◎产经周刊记者 蒋云侠
见习记者 付小琼
今年6月,在拿到中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后,王鹏没有听父母意见回老家上班,而是与长沙经开区企业铁建重工签下合同,为正式入职做准备。“专业对口,前景可观。”铁建重工是王鹏心仪已久的企业,对他来说,幸福来得恰到时候。
日前,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这也就是说,这个夏天,当“老一辈”还在缅怀渐行渐远的青春时,已经有几百万“95后”毕业生接棒踏入社会投入职场。如今,他们也如王鹏一样,陆陆续续迎来人生中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
那么,这些“95后”究竟在职场上更看重什么?他们第一份工作做得开心吗?在毕业季之后,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应届毕业生,让他们“现身说法”谈一谈新生代大学生的选择。
创业者 : 如果不想失业,就得学会为自己工作
“你有没有想过,现在我们会去追求稳定的职位,而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连职位本身,都会成为过去。现在职位的稳定性正在不断遭到质疑,未来的社会工作形态又是什么样的呢?”当记者问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时,徐铸柔反抛给记者一个问题。他认为,将来很可能已经没有职位的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任务。
“如果不想失业,那就得学会为自己工作。”徐铸柔是长沙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目前是湖南根号九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选择创业这条道路,并不是他一股脑的冲动之举。
创业更多拼的是想法、执行力以及过往的经历,徐铸柔就是同学眼中的创业达人,在校期间开过酒吧、当过老师,也是各种创业项目的奖项获得者。丰富的社会经验,培养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经过几年的摸索后,徐铸柔认准教育行业为自己创业的主打方向之一,还未毕业前,项目已经小有规模。
项目要开展,随之而来的就是经费问题。徐铸柔直言,目前每个月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甚至偶尔还会有亏损。为了生计,他除了要负责公司的大小事情,也会出门跑业务。
尽管创业途中会有困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徐铸柔的创业热情。在他看来,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可以经常接触到自己从未涉及和了解的领域,并攻克一个个难关,因为这一切都很新奇。
网络主播:趁年轻多赚点钱再谋规划
最近两年,网络直播风头日盛。各种风格的小隔间,一个能自动美化的摄像头,一个麦克风,这几乎是每个女主播必有的装备。在一个狭小的工作间里,记者采访了吉首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婷,她目前是酷狗直播平台签约的女主播。
“大四求职的时候,我也陆陆续续投递了一些简历,但始终没有遇到特别适合我的工作。”王婷告诉记者,一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网络主播这一行。“觉得非常新奇,就尝试了一下。后来有了粉丝,就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要想赚钱多,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从而获得大量的粉丝,得到更多的打赏。”也就是说想赚钱,必须能歌善舞,还得“舌战群儒”。于是王婷需要走每个直播网红必须走的路,学唱歌、跳舞、喊麦、化妆,把自己往明星的方向上塑造。
“收入好的时候,一天也能赚个1000余元。”虽然收入还算可观,可是王婷的生活作息也被彻底打乱了。“每天凌晨四五点睡觉,每天只要醒过来,手机就不能离手。”王婷说,因为要和重点粉丝寒暄,虽然也就是问候人家“吃饭没”、“今天是否加班”这些问题,但对于拉拢粉丝非常有必要。
可毕竟年入百万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像王婷这样默默奋斗在午夜档的小主播。因此,除了做直播行业外,她也兼职做医疗整形市场顾问。谈到未来,王婷说想自己开店当老板,“但现在趁年轻多赚点钱再说。”
钳工:第一份工作是学习技术的关键时期
“请您介绍一位积极上进的应届毕业生。”当记者跟山河智能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明采访来意时,他们立马推荐了挖掘机制造公司的钳工李游。
6月23日,对李游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不仅是因为21岁的他正式告别校园生活,更是因为在山河智能实习一年后,他顺利转正了。“一台设备的零件成千上万,在部件有故障的时候师傅转一转、听一听、摸一摸就可以准确诊断出故障的部位。”一年前,就读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游进入山河智能实习。当看到师傅如此娴熟的技术,李游暗暗下决心,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为此,看书成了李游工作外的全部。一年后,在公司这个大熔炉的锻造下,他已褪去刚进厂时的青涩懵懂,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更重要的是,李游习惯了这充斥着焊接药皮和金属切割的气味的环境,体会到这份工作带来的乐趣。
不像流水线上的普工,随时都会被替代,技工凭借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度,已凸显了强大的市场需求,这就是李游价值的体现。“付出多少就拿多少,也没什么辛苦不辛苦的。”他告诉记者,公司实行的是计件工资,自己每天想的事情就是如何精进手艺,提高效率。
这也倒吻合了他喜欢钻研、不爱交际的性格。他说,第一份工作是学习技术的关键时期,自己必须要全身心投入。
趋势
好工作不再是
“钱多事少离家近”
《2018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有41.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分别有26.97%和23.19%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是“工作必须符合我的兴趣,做人开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赚钱最重要”。
这个数据也印证了,新环境下,像徐铸柔、王婷、李游这种就业观的“95后”毕业大学生并不在少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眼中,一份好工作的核心标准不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能够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从事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
山河智能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莫亚龙认为,对于毕业生自身而言,在毕业之际厘清了自己事业要追求的目标,可以更好地直面自己选择的职业挑战;而对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来讲,更是省去了前期对刚毕业的“职场小白”的岗位心理预期建设,或许可以大大缩减职位适应时间。
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莫亚龙建议,大学生平时要注重积累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要真正思考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等需求导向,不再仅仅将自己放在螺丝钉的老地方,而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去创造新的需求导向,这才是最能够推动中国社会创新、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一代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