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回乡当牛倌,成致富带头人

长沙县女牛倌郭为波继承父亲的养殖场后,不仅扭亏为盈还带动周边农户养牛脱贫

  •   在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合作社,郭为波向记者介绍自己养的牛。经过品种改良,这里的母牛产仔率更高、奶水更足。彭帅 摄   在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合作社,郭为波向记者介绍自己养的牛。经过品种改良,这里的母牛产仔率更高、奶水更足。彭帅 摄

      人物名片

      郭为波,41岁,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沙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长沙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17年长沙县最美创业者,长沙县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产业扶贫项目成功申报2018年湖南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

      ◎星沙时报记者 彭帅

      10月11日清早,在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的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合作社里,远近闻名的女牛倌郭为波走进牛舍。牛儿们慢慢伸出头来,等待着主人向它们投喂“营养大餐”。尽管合作社请了不少工人帮忙,郭为波还是习惯了每天早上来牛舍走一圈。 

      “2005年,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养牛场。十多年来,我不断革新养殖方式,培育新品种,现在养殖场收益情况比较稳定。”郭为波讲起自己的致富经头头是道。如今,她已成为当地引领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的带头人。

      陪跑

      不忍父亲独自劳累,她放弃事业当牛倌

      1997年,郭为波从服装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市富强服装厂工作。两年后,工厂倒闭,郭为波下岗了。

      “下岗后,我没少捣腾,在株洲做过批发生意,在江背镇也做过生意。”郭为波回忆道,她开动脑筋想其他出路,开始做起服装生意。经过几年打拼,郭为波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郭为波的父亲名叫郭自成,原本是兽医出身,上世纪八十年代,郭自成就在养殖行业内摸爬滚打,曾是镇上生猪养殖的“大佬”。勤劳的郭自成早早地就成为了镇上有名的“万元户”。不仅如此,三个子女也各有所长,经营着各自的生意。

      “1998年,父亲意识到养猪行业冲击大,市场行情难以把控,便开始转型养牛。”郭为波说,面对父亲的决定,当时全家人心里都没底。

      郭自成凭着养猪的经验转行养牛,向银行贷款、向亲戚借钱,投资一百多万元建起养牛场,成立了长沙县自成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家人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因为经验不足,郭自成首批养的百余头母牛,两年间只产下6头牛仔。

      见父亲奔波劳累,养牛场的收益却始终在亏损,郭为波十分心疼。2005年,她默默忍受着脏、累及外人的指指点点,放弃了服装生意回家养牛,开始了陪着父亲养牛的女牛倌生涯。

      领跑

      成立合作社成为县域内养牛产业标杆

      决定回家帮父亲养牛,却对这个行业一窍不通,为养好牛,郭为波来到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学习畜牧兽医专业。在她的努力下,养殖场的牛不仅品种得到改良、配种率提升、耗饲料低且增重快,而且还适应了南方气候。创业之初,当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养牛场中,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自成肉牛”一家。

      2008年,在郭为波与父亲的努力下,养牛场终于扭亏为盈。当年12月,郭为波全盘接手父亲的养牛场,成立了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引进国外的种牛后,配种率提高了,肉质好了,我家肉牛的知名度自然就提升了。”郭为波介绍,要养好牛,还得做好生态环保。通过秸秆处理利用、荒闲田种草养牛、牛粪制沼、沼渣还田等生态循环,合作社建立了生态肉牛养殖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2016年12月,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县第一批通过环评验收的养殖场。

      如今,“自成肉牛”的存栏量有350头,每年有200多头牛犊出生。郭为波养的肉牛不但得到了专家、上级的肯定,还获得了农业部授予的“肉牛养殖科技示范场”称号。

      带跑

      “断奶小牛寄养”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曾经的亏损养殖场,在郭为波十余年的努力下,如今已成为县域内肉牛养殖业的标杆。

      郭为波乘胜追击,加大了合作社设施条件投入力度。养牛场增建了1200平方米的储草库,新修了1500米的园区水泥路。提到合作社未来的发展,郭为波胸有成竹。

      接下来,她准备扩宽发展思路,建设生态牧场,开展生态旅游项目,从单一的养殖业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园区。

      除了发展合作社,郭为波还积极带动当地农户通过养牛实现脱贫。目前,她的合作社里有产业帮扶贫困户成员117户。

      54岁的江娥玲是长沙县江背镇人,其丈夫患有残疾,两口子想养牛却没有资金和技术。

      2017年初,得知情况的郭为波特意来到江娥玲家,实地了解情况。很快,江娥玲加入了合作社,利用扶贫贷款建起牛舍,免费领到了郭为波提供的牛犊。

      勤劳肯干的江娥玲养起牛来特别有干劲。有优质的牛犊饲养,又有郭为波的技术支持,去年,江娥玲获得了5万余元的收益,通过养牛实现脱贫。

      “看到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收获的喜悦,我也很有成就感。”郭为波说,这些年因为养牛,她上过央视,成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她的合作社,订单纷至沓来。

      但郭为波并没有止步于此,她不断求变,改变与养殖户的合作方式,为养殖户提供“四包一定”(包防疫、包配种、包诊疗、包技术服务、定价收购)的“断奶小牛寄养”。在帮扶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上,这样的方式能帮助贫困户在养殖过程中不走弯路,无后顾之忧,提高创业干事积极性,快速走上致富路。

      对话郭为波

      Q:你印象中的父亲是一位严父还是慈父?

      A:在我小的时候,父亲是一位慈父。小时候去姥姥家的路上有一个陡坡,他总是要把我们姐弟一个个地背上坡。现在,他是一位严父。虽然我们姐弟都已是中年人,但他还是要求我们早上七点得起床、晚上十点要回家。可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严谨的家风,我们才能够成长成才。

      Q:在父亲的眼中,你现在算是成功的吗?

      A:在他眼中,我还远远没有达到他为我设定的目标。我的父亲是一位从不享受、只谈奋斗的人。他早已不管养殖场的事了,可70多岁的他并未闲下来,还在家里养鸡、养蜂。这或许就是他们那代人的共同特点吧!他们不讲享受,充满着对事业奋斗的热忱,我也要继续奋斗才算是不负父亲所望。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