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红薯的根,乡土的情

      

      ◎谭映红

      霜降前后,农人们便开始张罗挖红薯了。这个时节挖出的红薯,吃着比较甜,含的淀粉也多,是一年中开挖红薯的最佳时期。

      每每这个时候,爸爸顾不上吃早饭,拿着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一大早就出了门。经过霜打的红薯,叶粗重,茎结实,根膨大,紧紧地依附泥土,哼着季节的歌。

      爸爸先要用手将长得密密匝匝的叶和茎,一条条分开,找到主根后,才用锄头从主根旁边挖起。红薯的藤蔓多,一不留神就容易将红薯的块根挖碎。爸爸挖了大半辈子红薯,自是经验丰富,到手的红薯基本没有破损。只是因吸收的养分不一,挖出的红薯,大的大,小的小,圆的圆,扁的扁,却都和着泥土的芳香,渲染着秋收的喜悦。

      深深浅浅的阳光打在入筐的红薯上,泛着跳动的光,已是晌午。爸爸担起红薯,开始一箩筐一箩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里搬运。

      在院子里等候的妈妈显然有些兴奋,快速接下爸爸挖回的红薯,从中精选一些个大的,长得匀称的,一个一个用清水洗净,沥干,去皮,切块,然后放到柴火锅里焖煮。又到了她大显身手做红薯片的时候了。

      做红薯片的模具,是村子里的木匠师傅定制的,方方的木板子,小板凳面大小,下面有一个拉手,方便提拿,上面再蒙一层布,就可以开始作业了。焖煮后的红薯,还要捣碎,做出来的红薯片才均匀。

      一听说我妈要做红薯片,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婶也来合伙了,洗的洗,切的切,捣的捣,上模具的上模具,铺稻草的铺稻草。刚做好的红薯片,要放在稻草上晾晒,既卫生,又留有稻香,吃起来才有劲道。有时也在红薯里加些橘子皮或芝麻,供不同口味的人挑选。

      红薯片做好后,妈妈就会一个个打电话告知她的四个儿女,问我们什么时候有空回家一趟,拿些红薯片去吃。

      除了红薯片,爸妈也会用红薯制取淀粉,淀粉再制成粉皮或粉条。还有红薯叶。在乡里,基本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红薯叶太寻常,用作了喂猪的主食。却被调皮的孩子,拿红薯叶的梗子,连着丝,掐成一小段一小段,挂在耳朵上玩弄,美名其曰“耳环”。而如今,红薯叶也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佳肴。每逢过年过节,这些吃食都会被大包小包的塞进我们进城的行囊里。

      在爸妈的眼里,红薯就是个宝,他们要把最好的宝贝留给自己的儿女。而在我们眼里,红薯是爸妈用乡土孕育出的爱,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都离不开乡土的滋润。尤其是红薯的根,这红薯的块根,在爱的包裹下,被制成了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的珍馐,充盈着我们的味蕾,温暖了我们的心窝,让我们心无旁骛地走四方,闯天下。

      偏爱这红薯的根,它是我们骨子里流淌出的乡土的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