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抓“七寸”,防止有害APP进校园

      ◎谢晓刚

      据媒体报道,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学习APP的流行,正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的兴起,其利处明显可见,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便于老师掌握和督促学生学习。但在流行背后,不难发现部分学习APP内容“杂草丛生”。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的APP进入部分中小学校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严重违背了学习APP的研发初心。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除了与开发者和运营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弱化社会道德与文化责任有关外,更多的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引进应用的学校的责任。从当下部分包含不良内容的APP进入校园的情况来看,仅仅从开发者、运营商的方面进行遏制还远远不够,应从APP进入校园的整个链条着手,尤其是对于将APP推广运用的学校,更需要用法律、道德、责任来约束,从而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此次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正是抓住了有害APP进校园的“七寸”。

      合理引进学习APP进校园,教育主管部门应秉承“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对APP应用功能进行规范性限定,防止其成为网络版的课外培训,更要杜绝有害APP进入校园。例如,学校可建立学习APP进校园审核备案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日常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和办法等。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浪潮,积极引入学习类APP是好事,但也要防止好事变坏事。面对新事物,我们应保持清醒,用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防范其失控,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育人环境风清气正,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