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聚焦改革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长沙经开区高位进位,晋级国家级经开区前20强

  •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也让三一集团等企业发展更加顺畅。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也让三一集团等企业发展更加顺畅。
  •   智能制造不断升级,广汽三菱最先进发动机得以在园区投产下线。   智能制造不断升级,广汽三菱最先进发动机得以在园区投产下线。

      ◎文/郑骏 图/蒋炼

      过去一年,长沙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狠抓了一批事关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大事”,迎来了一批高质量项目引进和投产的 “喜事”,敢于攻坚克难,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攻破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工作效率和园区品质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办成了一批惠及广大企业和员工的“实事”。同时,深入贯彻“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 等省市发展战略,坚持区县一体、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智能制造、产业链建设和“四新”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稳中有变态势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朝着“两个率先”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综合发展水平成功晋级国家级经开区前20强。

      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园区雏形初现

      2017年,长沙经开区发布智能制造五年规划,仅仅过去一年时间,成效颇丰。2018年,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加速实施,园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快构建。

      2018年7月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园区挂牌成立湖南办事处(长沙经开区智能制造推进中心);12月29日,出台《长沙经开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行动指南》,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分场景、多阶段、持续性地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此外,山河智能、长城金融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7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车间)。

      12月6日,长沙经开区智慧园区首个项目“一档两库一平台”项目通过预验收,构建了智慧园区建设的数据基础和底层框架;博世长沙引进博世万物互联项目,探索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建设;大陆集团将园区作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及出行服务三大领域的全球核心技术在中国落地示范的第一站。工业互联网平台效应逐步显现。“根云”平台成为首个国家级工程机械行业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在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上成效明显,如蓝思科技实现长晶炉质量、加工参数100%的可追溯性,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近1000万1年;优力电驱开发的“优力云”实现了电动车电池工况远端管控,成为三一创投基金首位青睐对象。

      园区更“智慧”离不开新技术加速突破。2018年长沙经开区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一路高歌:铁建重工隧道智能化注浆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静芯微电子在国内率先成功发芯片级TVS器件;微智医疗新一代智能视网膜研发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值得一提的是,紧追时代脉搏,长沙经开区新业态初现,建立中部首个区块链产业园一一星沙区块链产业园,出台《关于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试行)》,成立全国首个区块链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引进天河国云、浪潮集团等15家知名企业,成功主办“链”上星沙领航未来一一区块链院士高峰论坛、承办2018国际区块链大会,区块链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聚焦项目引建

      产业链建设呈现明显

      按照“精准、舍得、执着”的要求,长沙经开区立足优化产业生态圈,聚焦4大优势产业链,绘制了产业全景图和企业现状图,建立了“项目库”和“客商库”,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全年引进项目45个,总投资额413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个,中国500强投资项目3个,包括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基地、京东无人车总部、广汽三菱研发中心及零部件产业园、博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大陆集团中央电子工厂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尤其是成功引进大陆集团中央电子工厂项目及智慧城市、智能出行示范共建项目,让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沙经开区投资企业数量达35家。

      2017年园区汽车产业链突破千亿元,成为园区首个千亿元产业集群。2018年,园区继续加速构建生态图,完善产业链。广汽三菱发动机投产以及广汽三菱研发中心及零部件产业园、大陆集团中央电子工厂项目相继落户,填补了湖南汽车产业部分核心零部件本地生产的空白。整车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相继推出广汽三菱祺智EV、长丰猎豹CS9EV300、众泰汽车云100PLUS系列等新能源车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工程机械产业回暖后,持续发力价值链高端。三一集团与亿美博科技合作共建工程机械数字液压应用项目,铁建重工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已建成特种设备制造、再制造中心基地及盾构机扩产基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不断集聚优质项目。铁建重工成功承揽了国内第三条磁浮运营线(清远磁浮项目)的道岔与轨道系统。中车通号全部搬至园区,轨道交通“大脑”实现“长沙造”。

      集成电路产业同样实效明显,2018年,工信部同意长沙经开区筹建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园区修订并完善了《长沙经开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为全省唯一出台集成电路专项政策的园区。

      聚焦营商环境,企业经营干劲更足

      2018年,园区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积极申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施项目审批“3230”工程“,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企业提供免费全程代(帮)办、免费政务快递、容缺受理等服务。园区143项政务服务事项中有141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8.6%。完善线上审批平台,在全市园区中率先启动“多规合一”审批平台试运行,服务大厅增设综合窗口,项目报建实现“一窗进、一窗出”。“宽进”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目前园区已有市场主体8197家,同比增长66%;新增市场主体3197家,同比增长85%。精准服务企业深入开展。扎实开展“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紧紧围绕“快、实、严”的总体要求,15名区领导带领14个职能部门、28个小分队140名帮扶队员,每周深入至少6家骨干企业开展走访。截至2018年12月29日,长沙经开区“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收集企业提出的问题581个,其中由园区层面解决的477个,已解决414个。未解决的63个问题各部门都按照要求提出了解决方案,正在抓紧办理当中。另外,市长座谈会交办的由长沙经开区牵头解决的9个问题已全部解决。每周召开政策兑现会商会,按“一企一策”原则“量体裁衣”、精准施策。

      “硬环境”品质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两年行动计划要求,完成人行道27.3公里、自行车道29.5公里建设。以打通13条断头路为重点,完成东七路、小塘路贯通工程,黄兴大道及其片区改造、盼盼路及其片区改造、黄花及大众片区等基础设施提质改造项目有序推进。积极推动人才公寓建设。湖南黄金集团、产业员工生活配套园项目计划建设人才公寓5672套,建设任务占全市1/3, 有关经验做法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积极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天达中学,天华二小如期开学,湘郡未来实验学校扩建项目、湖南三博脑科医院动工开建,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项目成功签约。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