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长沙县路口镇上杉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定国早早来到技术员陈文兴家,因为村上要在这里为他和其他2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致富“宝典”。“对于这样的好事,必须要早点到场。”黄定国笑着说。
黄定国领到的致富“宝典”是一头来自常德桃源的黄牛犊。今年2月9日,经过上杉市村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会一致表决,该村将养殖黄牛作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当日上午,首批21头牛犊顺利抵达上杉市村,并通过抓阄的方式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致同意养黄牛
“上杉市村是长沙县12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有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该村党支部书记叶立文介绍, 2016年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顺利脱了贫,上杉市村也摘掉了贫困帽。
根据长沙县“摘帽不摘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政策,上杉市村又积极为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谋划新的产业以帮助他们致富增收。“路口镇是长沙县的农业重镇,上杉市村则是路口镇的农业大村,全村数千亩农田,几千亩板栗以及其他的农业产业。”叶立文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对农业的重视,上杉市村民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基于此,上杉市村将实施产业扶贫的方向放在了农业方面。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上杉市村支村两委提议,将养殖黄牛作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增收的渠道。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长沙县近年来实施生猪限养和禁养,不少贫困户家有闲置的栏舍,可做黄牛养殖场地;其次,上杉市村作为农业村,有丰富稻草和青草供黄牛食用;再次,黄牛在当地有广阔的销售渠道。”叶立文说。
2月9日,上杉市村组织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召开精准扶贫大会。会上,叶立文将养殖黄牛的提议抛了出来,供贫困户讨论和定夺。结果显示,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举手赞同。
首批21头牛犊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确定了产业扶贫模式后,叶立文便马不停蹄的寻找牛犊。“首先想到从山东引进,因为那价格相对优惠,后来考虑到两地气候不一样,放弃了。”叶立文介绍,经过再三考察,最终决定从常德桃源县引进牛犊。
为以防万一,同时也为了观察牛犊在长沙县的适应能力,叶立文并没有一下子引进73头牛犊,而是决定先引进21头进行试喂。
“为了体现公平原则,我们在桃源就将牛犊编了号,然后采用抓阄的方式发放牛犊。”叶立文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为让牛犊在贫困户家健康成长,村上特意聘请了专业技术员进行上门指导。
“根据产业扶贫项目的资金要求,上杉市村有14万资金用于黄牛项目,按照买入70头计算,每户补贴2000元,其余资金由贫困户自筹,根据牛犊大小,每户自筹4000-7000元不等。”叶立文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项目资金覆盖到了本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所有有意愿致富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贫困户也投入了资金,会更加精心经营,不会出现有些免费产业扶贫项目中“不把生产资料当回事、随意糟蹋”的现象。
通过抓阄,黄定国选到了一头价值5300元的牛犊,最后自己掏出3300元便将牛犊高兴地牵回了家。“真的非常感谢政府,不仅时刻想着帮我们脱贫,而且还有补助,甚至还请了技术员上门指导。”黄定国说,如果一切顺利,黄牛到今年11月份便可出栏,按2016年本地的牛肉市场价,至少可以增收 5000元以上。
“致富增收不再是梦,它看得见、摸得着!” 抚摸着小牛犊,黄定国高兴地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