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丰子恺师从一代宗师李叔同,后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画,辨识度极高,只寥寥几笔,神态意趣便跃然纸上。很多学漫画的青年问丰子恺画漫画有什么秘诀,丰子恺总是告诉他们没有诀窍,没有捷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就是他的经验。
早年丰子恺作画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家里挑水的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丰子恺听了恍然大悟,感慨:“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从画羊得到启发后,丰子恺十分重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为了记下观察所得,他随身带一本速写本,自制的,简陋而实用,旁边可以插一支铅笔,藏一小块橡皮,利用这个速写本,他把捕捉到的可以入画的每一个镜头都画下来,当然只是轮廓神态,回来后还要加工。如果画的是人,还不能让他们知道,否则他们的神态马上就变得不自然了。这种“偷画”常常给他带来麻烦,使他遭到怀疑和白眼,所以有时他只好把印象记在心里,回家之后再凭借记忆画出来。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着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掌握航船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根据观察画出了背纤图。
家中的大人小孩都知道,丰子恺对自己的速写本视若珍宝,从不离身。有一次,家中李妈不当心,把他的衣服连带本子都浸到洗衣盆里,正要去洗,他发现速写本不见了,十分着急,立刻发动全家去找。李妈寻到了,忙喊:“小书在这里!”从此“小书”成了速写本的代名词。日后,大家对它也就更当心了。
后来丰子恺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一抽屉都是他的“小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他正式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几个茶杯,一卷帘笼,诗意尽在不言中。当时有人指出,画中的月亮方向画反了,大家认为画家并非科学家,并未苛责。后来,天文台的专家看了之后,指出画中描绘的是后半夜的新月,并没有错,朋友小聚,尽兴聊到深夜两三点钟,应正是此景。
丰子恺作为一代大家,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都需要自己的一本“小书”。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