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周刊讯(记者 付小琼)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站在黄金十年的元年,长沙经开区也迎来了又一重大的发展机遇:2000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湖南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国函办[2000]21号)文件,同意长沙经开区为国家级开发区。
这一函件肯定了长沙经开区过去8年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效,也让长沙经开区告别了星沙开发区的旧称。实际上,1992年到1996年,被称之为开发区的初创起步阶段,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勘测设计,区内基本形成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办公区总体布局的雏形。随着1997年长沙经开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星沙工业高科技园,开发区进入了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各类企业相继入区,为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厚积而薄发,这一年,长沙经开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凸显。2000年5月,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的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高强度超强结合力型泡沫镍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形成了年产能120万平方米的生产规模。7月,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随着2000年年末,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竣工投产,力元新材料年产能达到3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具后发优势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制造商,进一步推动了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LG曙光、三一重工、光南摩托、金沙利印刷、哇哈哈(长沙)公司、长海数码等6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实现税收2.58亿元,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印刷包装、生物工程和食品饮料六大主导产业。
园区大事记 2000年
2月13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湖南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国办函[2000]21号)同意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5月27日
维用长城和赛西传感技术开工奠基。
8月9日
LG曙光生产的大屏幕平面彩管在国内同行业中创多项第一。
9月14日
长沙经开区在第四届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被国家开发区协会评为“最佳组织奖”。
10月28日
LG曙光二期增资扩建工程竣工投产。
11月8日
星沙自来水厂(松雅河)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
12月28日
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大会召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