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产经周刊园地(A11)

产经周刊视觉(A12)

返回版面

“超级工程”的军功章他们也有份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设备参建港珠澳大桥建设核心主体工程

      产经周刊讯(记者 蒋云侠)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这座迄今为止最长的跨海大桥,写下了中国建设史上多项“之最”——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12月15日正式动工以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凭借着凭着过硬的实力,深度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国之重器再次印上鲜明的长沙经开区印记。

      在最具技术难度的桥岛隧主体工程建设中,三一重工提供了技术稳定的设备和优质的服务全程护航,仅参与施工建设的混凝土机械设备就有将近60台。

      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难题。据了解,中交港航局承建了岛遂建设联合体工程,该岛隧工程包括一条特大型沉管隧道、两个深海人工岛,三一提供了12台拖泵、12台布料杆、10台搅拌车以及1个搅拌站参与建设。

      此外,在人工岛成岛过程中,三一协助客户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当时,在建设过程中,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在这样一个创新方案中,三一设备协助客户攻克了技术难题。最终,施工方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工程的奇迹。

      园区另一家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更是出动了近70台塔机设备,全程参与了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主桥墩和海底隧道等核心控制性工程建设。

      人工岛建设中,中联重科塔吊主要负责输送施工物料和建筑构件安装。设备精准无误地操作,保证了施工进度。仅用半年时间,大桥的两个人工岛就完成了基础筑造工作。

      海底隧道工程建设中,中联重科塔吊负责沉管部分构件的吊装。这些沉管单体重量有8万吨,为世界之最,极大地考验着吊装设备性能;高温、高湿、高盐的气候,对吊装设备的气候适应性和工况适应性,也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中联重科塔吊因产品种类齐全、性能优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据悉,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工程使用年限为 120年。大桥通车后,香港至珠海的公路交通将由三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对于提升粤港澳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稳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