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汽车AUTO(A07)

返回版面

“捡”了个父亲 侍奉了十年

■2009年,长沙县乡村教师彭昕在湘江边偶遇独身老人周海良,决心照顾他 ■十年来,彭昕和妻子共同侍奉老人,送饭送菜陪聊天,承诺将一直陪伴下去

  •   十年前彭昕在湘江边上与周海良老人一见如故,将老人当作父亲一般照顾了十年,如今他们的“父子”情缘还将一直延续下去。图为彭昕(左)和妻子杨新元(右)正在喂周爹喝汤。  章帝 摄   十年前彭昕在湘江边上与周海良老人一见如故,将老人当作父亲一般照顾了十年,如今他们的“父子”情缘还将一直延续下去。图为彭昕(左)和妻子杨新元(右)正在喂周爹喝汤。  章帝 摄

      ◎星沙时报记者 姜国 潘东晓

      “我崽伢子、崽媳妇来了!”昨日上午,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部呼吸科33床,83岁老人周海良看到彭昕、杨新元夫妇,脸上笑起了褶。“这是今天早上炖的猪脚汤,趁热吃!”病床前,杨新元托着老人后背,彭昕将汤汁一勺一勺喂到老人嘴里。

      看到这其乐融融的一幕,隔壁床病友感叹:“这两口子,天天往医院送饭送菜、搞卫生,大家都以为是儿子和儿媳,后来才知道他们和老人这段特殊情缘。”

      原来,周爹是彭昕“捡”来的父亲。他们的“父子”情缘已经持续了十年,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不知不觉我成了他最亲的人”

      “周爹是在湘江边上‘捡’的。”彭昕回忆,2009年五月的一天,他在沿江风光带散步,碰到一个孤单的老人,正在自言自语,看似70多岁的样子。也许是太久没有人倾诉了,老人与彭昕一见如故,拉着他说个不停。

      老人叫周海良,出生于1936年。儿子早年在湘江里溺亡,老伴后来又与他离婚,唯一的女儿当时在深圳工作,自己一人独居。“我觉得他挺可怜的,当天分别后,互留了联系方式。后来电话越打越多,他家里有事情,我就跑过去帮忙。”彭昕说。

      前几年,周爹身体还好,彭昕怕他寂寞,外出散步、同学聚会都带他一起,他玩得很开心。“老爷子性格要强、脾气大,不喜欢和周边邻居一起,和亲戚也少有来往,不知不觉我倒成了他最亲的人了。”彭昕说。

      “起初,他跟周爹来往,还瞒着我。”彭昕的爱人杨新元说,“我只知道他经常往市里跑,还以为是不务正业。”直到有一次彭昕回家后,对杨新元说:“你炖一锅猪脚汤吧,我明天要去送给周爹,他生病住院了。” 杨新元这才知道,丈夫在外面认了一个父亲。

      刚开始,杨新元心里有些想法,毕竟自己也上有老下有小,家里负担不轻。彭昕做她工作:“我们都是老师,课本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能只是说一说,再者,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我们做了,心里踏实!”

      “电话打不通,我猜测要糟了”

      如今,80多岁的周爹像孩子一样,越来越依赖彭昕。每天早晚,他都要打电话给彭昕,话家常、报平安。周爹的手机通话记录显示,最近三个月,共有255次拨给彭昕,收到彭昕108次来电。

      “电话打不通,我就猜测可能出事了。”2018年四月的一天,彭昕一直没接到周爹的电话,打过去也没人接,彭昕立即赶往周爹家里,敲门门不开;联系他女儿,远在厦门;询问邻居,谁都不知道下落。彭昕正准备打110报警时,老人才颤颤巍巍打开了房门。

      原来老人发高烧,迷迷糊糊躺了一天一夜,差点失去知觉。彭昕赶紧把周爹送进医院,挂号、拿药、安排住院,一直忙到晚上11时多,等老人打完点滴睡着了,彭昕才回家。

      周爹住院的日子里,彭昕就医院、学校两头跑。杨新元也没闲着,变换花样准备老人爱喝的营养汤,周爹特别爱吃杨新元做的猪脚汤,每次都能喝上一大碗。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周爹很快康复出院。

      担心周爹洗澡时出意外状况,两个人还有个“电话约定”。每次周爹洗澡前,都要给彭昕打个电话,洗完出来,再打一个。如果超过20分钟没收到电话,彭昕就会赶过来。



      下转02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