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杨婧璜
“这是我当老师时第一位资助的学生,现在是全国知名大学的老师,他会带着孩子参与资助活动。”
“这是我去湘西捐助时印象最深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我女儿跟她成了好朋友,她们经常联系,一起长大。”
1974年出生的唐林曾是长沙县一中一名高级语文教师,从教20多年的他毅然放弃人们心目中的“金饭碗”,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近十年时间,他发起的“嘤鸣直捐”慈善活动筹集了500余万元的善款、物资,送往湘西和西藏等地的18所学校,惠及1000余名孩子。
低调:这是一位不简单的老师
日前,一则“嘤鸣直捐”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活动发起人——唐林。记者见到唐林时,他刚结束29天西藏昌都地区自驾助学行,身材瘦小、衣着朴素的他,脸上还带着疲惫,但谈及慈善活动时,他的眼里闪烁着光芒,“世上最难的就是坚持,一旦选择了,我就会坚持到底。”
第一次资助学子,是唐林从教的第二年。受助者是他任教班上的学生,成绩优秀,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准备退学。了解情况后,唐林拿出每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为其补充生活费,并将自己大学期间打工挣得的永久牌自行车送给他作为每天上下学的交通工具,还为其缴纳了高考报名费。
“做慈善,一开始出于同情,后来是道德感召。”唐林介绍,这名学生毕业后一直与自己保持联系,并一起捐资助学,曾捐助长沙县一中的4名贫困生从高一读到高三毕业,“最让我感动的,并不是他学业、事业双丰收,而是接受过帮助的他,如今也参与到志愿者行列,感染并号召更多人来帮助他人,反哺社会。”
“我是资助活动的发起人,现在参与资助的人覆盖长沙县30多家学校,参与学生达上万人次。其中,核心团队上百人,大都是历届资助过的学生。”唐林告诉记者。
可敬: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公益人
2011年,唐林前往湘西古丈县罗依溪学校,开始一对一资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同年,唐林正式发起“嘤鸣直捐”慈善活动,让更多人通过直捐与贫困家庭“结对”,实现一对一帮扶。唐林介绍,受助学子的挑选需要经过班主任推荐、学校及村组盖章核实、入户调查,再与孩子本人、学校及监护人见面,才会最终确认。“捐助者的要求也很高。”唐林说,“参与我们公益活动的捐助者捐助持续时间较长,除了钱,受助学子还需要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
唐林助学这件事,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只想做一件简单、纯粹的事。”2015年,他放弃教师职业,参与创办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和食品公司,不参与管理,而是将精力投入公益。
去过西藏每一个县,走过西藏每一条国道,如今唐林已前往西藏开展了8次慈善援助,行程15万余公里,援助的学校达20余所,在西藏各县各校走访数百个(次)学生家庭,援助惠及学生数千名。
“坚持的意义,不是达到某个预期效果,而是坚持本身这件事。”唐林说,自己将继续坚持“一对一”地将每一笔善款、物资送到每位受助者手中;坚持不畏艰辛跋山涉水,将平等的爱与关心带给更多特殊人群。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