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田汉故里唱新曲

长沙县小戏骨捧回长沙市唯一金奖,将继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

  •   图为小戏骨正在表演花鼓戏《补锅》。  果园镇中心学校供图   图为小戏骨正在表演花鼓戏《补锅》。  果园镇中心学校供图

      ◎星沙时报记者 潘东晓

      上周六,长沙县田汉文化广场群众大舞台上,几名10至15岁的儿童、少年身着大红戏服,唱念做打,好不热闹。舞台下,乌压压地挤着家长和群众,争相为这些小演员们叫好。长沙县果园镇文化站站长、田汉戏剧社社长李查更是拍红了手掌,连连说道:“田汉故里的戏曲风又刮起来咯!”

      果园镇素有“田汉故里,国歌摇篮”之称。国歌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的田汉就出生于此。该地曾是有名的“戏曲窝子”,流传的湘剧、皮影戏、木偶戏,为田汉提供了丰富的戏曲营养。然而,一段时间来,戏曲发展和传承也曾在此失色。

      借着去年田汉诞辰120周年的契机,长沙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以及果园镇联合推出“小戏骨培养计划”,重振戏曲风。

      拜师

      64名小戏骨拜师湘剧名家

      2017年7月21日上午,一场古朴典雅的拜师礼在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故居举行。开班仪式上,湖南省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曹汝龙、刘赵黔接受了64名小学员拜师。

      开班仪式拜师礼共分为开场、升堂、设馔等12个流程,田汉小剧社全体小学员们还以薄酒、时蔬、鲜果敬献于田汉先生铜像前,以表传承中华优秀戏剧文化的诚心。

      为了让戏曲得到传承和发展,大家心里都燃起了一团火,省市县戏曲爱好者、长沙县多个部门负责人均来到现场,制定出了详细的培养计划:田汉小剧社小戏骨培训目的是通过三年长期培训,培养一批戏剧人才。培训班学员为果园镇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专家评委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从140余名报名学生中挑选出64名优秀学生参加小戏骨培训班,通过暑假、学期班及寒假班的培训,从中进行再次选拨,招收30名戏剧班正式学员,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

      大家寄以厚望,希望通过田汉小剧社小戏骨长期班培训,培养一支戏剧爱好队伍,造就一批戏剧人才,确保在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庆典上呈现一台优秀戏剧、戏曲节目,为后期在新建成的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园进行巡回演出打下基础,以活跃地方文化,传承田汉戏剧和中国传统戏剧。

      苦练

      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练习

      培训第一天,从长沙市赶来上课的湘剧老师问:“谁学习或接触过戏曲?”64名小学员齐齐摇头,没有一人有过戏曲基础。

      零基础意味要付出更多艰辛。从去年到现在,暑假期间以及开学后的双休日,64名小戏骨们放弃了假期闲适,每日起早到学校参加小戏骨培训班的课程。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开班之初,64名学生被划分到五个不同专业班级:舞蹈班的孩子在肢体表达上更有灵性;合唱班的孩子在音嗓方面更具优势;戏曲身段男生班和戏曲身段女生班则根据性别划分,系统学习生角和旦角的相关知识;乐队班的孩子就学习二胡、琵琶、笛子、班鼓和堂鼓等不同乐器。

      辛苦的还有戏曲老师们。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湖南省舞蹈家协会、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长沙市湘剧院、长沙县戏曲曲艺协会等机构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和舞蹈艺术家担任培训班老师。他们中大多数人已年近古稀,凭着对戏曲的热爱和坚持,没有缺过一堂课。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们对小学员的付出。由于到果园镇路途远,不少老师天没亮就要从长沙市出发,买两个包子在路上充当早餐。”果园镇中心学校校长龙建伟说。

      获奖

      乡里娃捧回长沙市唯一金奖

      “身上背定公婆影,不顾艰难奔京城。逢人只说三分话,怎可全抛一片心……”2018年1月12日,在长沙第六届校园文化进社区暨戏曲进校园总决赛上,“赵五娘”得邻翁“张广才”相助,上京寻夫的故事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乡里娃也凭借精彩表演一举征服了现场评委,获得了唯一金奖。

      随后小戏骨们就像“开挂”一样,越演越好,邀约不断。2018年2月6日,小戏骨参加由长沙县文广局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送戏福临镇;2018年3月12日,小戏骨参加长沙县纪念田汉诞辰120周年群众文艺晚会,范紫璇、蒋静婷与湘剧艺术家陈玉莲同台演出;2018年4月19日,一场由老艺术家和小戏骨同台演出的湘剧专场在田汉文化园拉开序幕,小戏骨的精彩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2018年6月22日参加“长沙市第七届校园文化进社区暨戏曲进校园”启动仪式,小戏骨表演了湘剧高腔《描容上京》和《抢伞》,在果园镇田汉文化广场群众舞台上的演出更是一场接一场!

      看着小戏骨们一步步成长,获得越来越多登台机会,小戏骨项目具体负责人、果园镇中心学校的冯兴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湘剧《描容上京》张广才、花鼓戏《补锅》李小聪扮演者杨梓钰,湘剧《抢伞》节目中王瑞兰、花鼓戏《补锅》兰英扮演者罗嘉欣,湘剧《描容上京》赵五娘、花鼓戏《补锅》刘大娘扮演者蒋静婷,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戏曲小明星呢!

      传承

      在更多学校推广小戏骨模式

      “我爷爷很爱听戏,小时候总是和爷爷一起听。”走下舞台的范紫璇,是一个有些羞涩的可爱姑娘,得知小戏骨培训班招人时,她毫不犹豫就报了名。范紫璇说,老师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把选段情况讲给他们听,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些戏曲故事和表演,想在未来继续学习戏曲,甚至是将来能够从事戏曲方面的工作。

      像范紫璇一样,越来越多小戏骨培训班的小学员们从对戏曲陌生转变为喜欢,成了一枚枚“戏曲”种子。

      通过小戏骨们的登台表演,果园镇戏曲文化氛围也更浓厚了!舞台上演得热闹,舞台下群众看得起劲,家长和村民们也跟着小戏骨们哼唱起来,这是田汉文化广场群众舞台上经常呈现的一幕。果园镇这一“戏曲窝子”又火了,并有效助力该镇全域旅游项目。不少游客和戏曲爱好者也慕名而来,就为了看戏、听戏。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要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为了在更广范围内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学,长沙县小戏骨培训模式还推广到了城区的大同星沙二小,数百名孩子争相报名参加选拔。如今,该校的一批小戏骨也正在培养和成长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