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讯(记者 潘东晓)“我到现在都还没缓过神来!”昨日上午11时,长沙县湘龙幼儿园里,佩戴着“家长助教”胸牌、早上7时上岗的杨女士告诉记者,“事情太繁杂了,当一名幼师太难了!”
近日,湘龙幼儿园出台了一项新措施:聘请家长担当一日助教。助教岗位有两个,分别是教学助教和保育助教。教学助教要协助幼师教学,保育助教则要负责幼儿生活方面的工作。杨女士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教学助教,经过半日体验,她直呼“不能胜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名幼儿要找“小猪佩奇”寻求杨女士帮助,杨女士刚处理完毕,另外两名孩子又因为抢座位吵了起来,杨女士忙过去调解,忙得团团转。“各种状况层出不穷,一上午就在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杨女士说。
临近中午时,杨女士特意安排了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的环节,但班上30余名孩子总是安静不下来,直到幼师出马帮忙,李女士才完成这个环节。
贺奕程的外婆则报名了保育助教,组织孩子们喝水、如厕,给孩子们打饭、分饭、陪餐,也深感保育老师的不易。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家园联系,让更多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共同来呵护孩子成长。”湘龙幼儿园园长罗宏春说,家长助教活动将继续开展下去。
相关新闻
开展混龄游戏 让小孩教小孩
星沙时报讯(记者 潘东晓)近日,在长沙县江背镇特立中心幼儿园里,百余名孩子正在玩着呼啦圈、跳竹竿、踩高跷等各种户外游戏,孩子们的笑声一阵接一阵。不少有心者发现,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不仅有大班的孩子,还有中班、小班的孩子。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更有利于幼儿成长,因此从去年起,幼儿园对幼儿户外活动进行了‘升级’,推广‘混龄游戏’。”江背镇特立中心幼儿园园长卢云祥说。
在特立中心幼儿园担任体能教师三年的熊外山告诉记者,特立中心幼儿园一直以户外活动的开展为特色,活动过程中发现固定班级玩固定的项目不能兼顾个体差异、幼儿不能保持兴趣参与等问题,从而促使幼儿园推行混龄户外活动。
熊外山进一步介绍,混龄教育在西方己经有百余年历史,蒙台梭利非常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她认为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分班是一种人为地“隔离”,这样的方式阻碍儿童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意识的发展。
在中国,“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实践过程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理念。
户外混龄活动如何开展?幼儿园从四个方面进行推进,分别是场地设计、活动安排、教师的支持与指导、问题与反馈。记者在特立中心幼儿园看到,他们在户外场地内设置有小木屋,投放高跷、竹竿、土车、铁环等,充分保障了孩子们对场地的需要。
场地内,一名小班孩子想要去抓杆攀爬,可是因为个子小,一直抓不到。旁边的一个大班“小姐姐”抱着他将他往上送,让他攀爬成功。这暖心的一幕,让观察的家长老师们直点赞。
“混龄中更多的看到的是大年龄孩子的行为品质,但混龄活动是互助互利的,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反哺现象,从中更多体现小年龄孩子情感上的社会化。”卢云祥说。
当天,长沙县学前教育工作坊第五片区的专家、幼儿园园长、幼师也来到该园观摩指导,借助团队和集体的力量,促进混龄游戏研究和开展。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