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讯(通讯员 粟青梅 记者 林畅)时下,气温逐渐转暖,民间有农历“三月三蛇出洞”之说,目前正是各类蛇从冬眠中苏醒出洞的时间,并进入觅食频繁期。昨日,记者从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获悉,近半个月,该院接收了6例毒蛇咬伤患者。
近日,杨先生到松雅湖游玩,他拨动一处杂草丛时,被一条褐色斑纹的蛇突袭,咬伤了右手无名指。他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水反复冲洗,然后驾车到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就诊。
入院时,杨先生的右手已经肿大两三倍,手臂也有些肿胀,还伴有视物模糊等症状。“那条蛇五六十厘米长,手指般粗细。”根据杨先生的描述,急诊科初步判断他是被蝮蛇咬伤,立即安排他住院治疗,并注射抗蝮蛇血清。
“蝮蛇是长沙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小型毒蛇,在早晨和黄昏活动频繁,身体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该院急诊科主任兰岚说,蛇类喜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如杂草灌木丛、乱石堆等地,外出游玩时应尽量避开这些蛇类经常出没的地方。如果必须从这些地方走过,可事先用棍子拨动草丛或者敲击地面,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兰岚提醒,如果被蛇咬伤,一定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免毒液扩散。市民应立即拨打电话120求救,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解毒急救,并尽可能记住蛇的体色、花纹等特征,以便于医生辨别蛇毒。在到达医疗机构之前可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用皮带、绳子等捆扎在伤口近心端5至10厘米处,以减少血液回流;同时可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反复挤压伤口,以排出毒液。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