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星沙市民姜灵湘,却要解密湖南人吃蟹的历史,还原3000年前螃蟹的生长环境开展养殖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湖南已有3000年的吃蟹历史
在鲁迅的笔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奉为勇士。虽然无法考证 ,谁才是这位勇士,但吃蟹的历史却源远流长。据考究,5000多年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上海地区崧泽文化的遗址里就发现了大量的蟹壳。
但据姜灵湘介绍,身处内陆的湖南,吃蟹的历史却比江浙晚了约2000年。相传3000年前,青羊公主带领殷商贵族遗民一路向南迁徙,安顿于长沙宁乡的黄材盆地。这里四面环山,中有沩水,尤以将近2万亩的青羊湖为瑰宝。
有了天时地利,以青羊公主为代表的女权统治就此进入鼎盛时期,五谷丰登,美酒富足,共同开创了湘江流域的青铜铸造业和青铜文明。
盛世之下,有酒还不够,还得有下酒菜。因青羊公主嗜蟹,当秋风起,蟹脚痒,蟹宴便成为其时祭祀、宴请、婚娶的一大风俗,青羊湖因水质好、水草肥成为大闸蟹的主要产源地,蟹文化也开始在这片土地深入民心。
因水质俱佳,与阳澄湖大闸蟹异曲同工
3000年后,宁乡炭河里遗址深藏的璀璨文化,随着岁月的变迁埋进深土。至于青羊湖的大闸蟹何时消失于人们的视线无从得知,但却因此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激发后人来发现和挖掘。
祖籍宁乡的姜灵湘,如今已在星沙购房安家,但却一直心系出生地黄材。他有着多年代理销售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的经验。通过青羊湖水质与阳澄湖的对比,他发现二者太多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与阳澄湖大闸蟹核心产区一样,水域水质清澈,水草茂盛,沙石湖底含有丰富的鱼虾等有机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蟹。”因此他和合伙人不远千里从“阳澄湖大闸蟹”出产地苏州迁来大闸蟹,放置于青羊湖进行人工养殖。通过两年时间的试养证明,在此成长的闸蟹个个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膏红肉嫩、鲜活有力”的明显特征。
“九月团脐十月尖”,青羊湖大闸蟹和阳澄湖大闸蟹如出一辙,也是蟹肥饱满,口感极佳。到10、11月,母蟹肉质越发饱满鲜甜,蟹黄肥而不硬;公蟹更是只只体壮,肉质鲜美,口感十足,正所谓“九月团脐尖也美,十月更是美上美”!
食中称佳肴
药用有奇功
大闸蟹不但为食中佳肴,作为药用也有奇功。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
秋风起,蟹脚痒。大闸蟹从青羊湖四面八方爬上岸,相信各路饕客品蟹的激情也将逐日高涨:泼醋擂姜,配上烫热的黄酒,香气四溢;慢慢剥开金黄的蟹壳,满口肥美的蟹黄下肚,押一口黄酒暖全身,“海棠花气静,此夜筵前紫蟹肥。玉笋苏汤轻盥罢,笑看蝴蝶满盘飞。”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调,谁还不会为之沉醉?!
青羊湖大闸蟹预定热线
0731-84870667
大闸蟹的做法
与风靡一时的香辣蟹相比,细嫩鲜美的清蒸大闸蟹可谓久居江湖、长盛不衰。因为人们品尝螃蟹大多是为了品其鲜美原味,而且它的做法简单,家庭都能享用,故又有“蟹肉上席百味淡”的说法。做“清蒸蟹”只要把蟹洗净,用线将其扎牢,入锅蒸熟便可。为了保持蟹的原汁原味,蒸时宜用蒸笼而不宜用盆子。
醉蟹也是常见的吃法,将蟹放入清水中放两天,再从水中拎出放一天不喂水,然后用酒灌入嘴中,加适量盐、料酒、葱、姜、糖,装入小口坛子加盖密封,置入冰箱冷藏,一周后即可直接食用。亦可用醉蟹炖鸡或乳鸽,其汤汁醇厚,营养丰富。
椒盐炒蟹配酒可是绝妙的组合。将鲜活净蟹切块,用葱、姜、料酒浸几分钟,拖粉下油锅炸至金黄,加豆腐、姜、葱、盐、酱油等烩出味即可。吃时最好的配酒便是黄酒,而黄酒中又以花雕最佳。也可配一杯冰凉的啤酒品出现代风味的大闸蟹!
吃蟹温馨小贴士
大闸蟹虽然味质鲜美,但性寒且带湿毒,又不易消化,因此,皮肤敏感者,腹泻、胃痛、感冒发烧者,皆不宜进食。蟹黄的胆固醇很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亦不宜多吃。
由于大闸蟹生在江、河、湖底的泥沟里,肠道内含有大量细菌。再加上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死后蛋白质会迅速分解,细菌大量繁殖,极易变坏,因此不要吃死蟹,亦不要吃未经彻底煮熟的蟹。吃蟹时,可用姜醋做调味料,既可帮助消化,亦有助杀菌。蒸蟹时可放一些紫苏叶。紫苏性味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能解鱼蟹毒。
吃蟹时,有些人喜欢喝一点酒,其实也是借酒的温辛来解蟹的寒。吃蟹后如感到肠胃不适,可用姜数片煮水,趁热饮下,有暖胃功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