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辞掉城里工作回家务农 父子上阵种600亩晚稻净赚18万元

稻米香里说丰年 听取笑声一片

  •   柳建国的儿子柳涛(左一)来田里帮忙。   柳建国的儿子柳涛(左一)来田里帮忙。
  •   空闲时,柳建国和儿子会聚到一起聊聊天,话话家常。   空闲时,柳建国和儿子会聚到一起聊聊天,话话家常。
  •   工人单肩扛起稻谷往车上运。   工人单肩扛起稻谷往车上运。
  •   工人拾取遗落下的稻穗。   工人拾取遗落下的稻穗。
  •   农田转送机拖着满满一车稻谷满载而归。   农田转送机拖着满满一车稻谷满载而归。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又到了秋收时节。走在长沙县的乡间,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翻滚的金波飘散出醉人稻香。日上三竿时,春华镇龙皇庙村的种粮大户柳建国站在自己的田边,看着几个年轻人挥汗如雨地收稻谷。在这群年轻人之中,就有他的儿子柳涛。

      与往年的秋收相比,今年除了一如既往的丰收,老柳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唯一的儿子从城里辞职回家,帮他一起经营起承包的620亩稻田。

      技术工人变身职业农民

      见到柳涛时,他刚把一包90斤重的稻谷扛上车。“以前在单位上班可没这么累,不过现在生活更自由、更惬意。”这位1989年出生的小伙子算是个准90后。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中联重科的一名技术工。

      “那时候和女朋友两个人住在城里,虽然收入都不错,但衣食住行成本太高了,而且离家很远。”今年知道家里又多承包了100多亩田,看着老父亲每日忙碌,他决定辞职回家帮忙一起干。

      今年年初,柳涛和女友完婚。说起老婆支不支持他的辞职决定,他嘿嘿一笑,说:“她还是挺支持的,最近秋收忙,她也请假回家给我们做后勤工作。”通过大半年的实践加学习,这位大学生已经变成了职业农民。

      种植新品种亩产增加200斤

      说起儿子辞职回家务农,除了家里的因素,老柳也感慨,现在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我这里请了12个工人,去年每人每天工资是100元,今年涨到120元了。”除了人力成本,今年流转的土地租金,也从去年的每亩200元涨到每亩400元。

      老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的农资费将近300元;插秧费80元,收割机加人工差不多要120元;再加上土地租金、水利和其他人工等支出,每亩晚稻的成本要将近1100元。

      记者了解到,虽然前几个月的高温干旱非常严重,但是由于离红旗水库比较近,老柳承包的稻田用水基本能得到保证,所以产量没受多大影响。“平均亩产应该有1100斤,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老柳还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100多亩的新品种水稻,“效果不错,估计每亩能达到1300斤。”

      “谷价现在也涨了些,我卖的是每百斤127元。”老柳告诉记者。以每亩收入1397元算,620亩的晚稻约能给他带来收入86.6万元的收入,扣除68.2万元的成本,老柳今年620亩的晚稻纯利润可以达到18.4万元。

      父子齐上阵,谷价节节高,老柳继续当种粮大户的决心更加坚定。望着田野里满眼的金黄,老柳踌躇满志地跟记者谈着他的计划,“明年要再扩大100多亩的种植面积,还要再购买一台收割机,再添一台拖拉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