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长沙县积极响应“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创客平台建设工作。如今,通过构建“县+镇+企业”三级农创平台载体,以激发北部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与精准扶贫为主线,长沙县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众创典型。为宣传长沙县北部农村创客平台相关政策,宣扬有影响力、可复制推广的入驻创客主体典型事迹,长沙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与星沙时报联合推出“农村示范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
◎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
“每株树苗只采2到3根芦笋,留下一定数量茎枝进行光合作用。”近日,长沙县高桥镇100多亩的格兰德芦笋基地内绿油油一片,基地负责人肖座、肖志祥正悉心指导农民种植芦笋。
肖座、肖志祥凭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将农庄做得红红火火,同时不忘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以有机芦笋为特色的休闲农庄
土特产品销路畅
肖志祥原在外做些零售小百货生意,受长沙县北部农村创客平台优惠政策吸引,于2015年落户高桥镇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
“当时本地芦笋种植市场尚属空白,高桥镇菌肥又多,就地使用成本低廉。”肖氏兄弟瞅准市场商机,在原本荒芜的空地上架起了近百个大棚。
考虑到单一种植难以长久发展,两人在示范区的引导下,开发以芦笋作为特色招待的休闲农庄,致富路越走越宽。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农户也迈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维汉村村民汤乐文就是其中之一。“同样是种田,以前是农民,现在是上班。”汤乐文把家里的田地交给村里统一流转,自己来到农庄基地上班种芦笋。除了固定租金收入和稳定的工资,他还和附近农户一起将自家产的鸡鸭等土特产品拿到农庄售卖,年收入是以前的2倍。
来农庄售卖土特产品的农户越来越多,肖座便提出将土特产品与芦笋一起售往长沙各大高端饭店,并计划与高桥镇政府、各大农企合作举办美食节等活动,带动销量。“去年美食节,我一天就卖了近3000元。”汤乐文说。
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农教休旅
打开致富新门路
芦笋种植科普教育、亲手制作芦笋汤圆、品尝芦笋宴……近年来,长沙县乡村休闲旅游大受欢迎,芦笋基地搭上这趟快车,摇身一变成了示范有机农业体验基地。
“这相当于又跨行了,我们什么都不懂,只能多问问他们。”肖志祥口中的“他们”正是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他们比较专业,我经常一个电话打过去求指导。”在示范区相关专家手把手扶持指导下,农庄农业休闲旅游整体规划、运营各方面均步入正轨。
“我们最多的一天接待了上千人,农产品订单就没断过。”自春季以有机芦笋产业为支撑推出农业休闲旅游以来,农庄仅一个春季就接待了2万人。他们预计秋季接纳人数将轻松突破3万大关,按照人均100元消费计算,将产生几百万元效益。
肖座透露,在示范区的推动下,他们还将积极与高桥镇创客服务站合作推出各类创新活动,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致富新门路。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