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心愿。而一张合格的高考成绩单,则是通往高等学府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作为一所年轻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长沙县实验中学,2016年的高考成绩单又比往年更显厚重:文理科一、二本上线人数超700人,上线率达80% ,缪帅同学作为长沙县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龚靖峰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在2015-2016学年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获评学校全省25所,全市8所),在2016年长沙县素质教育评估中被评为一等奖,高考一本完成率第一名。
如此说来,似乎有点唯高考论,其实不然,这份沉甸甸的高考成绩单只是长沙县实验中学办学理念与实践高度统一所结出的硕果之一。与之交相辉映的是,当年还有200余位同学相继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竞赛中获得奖项。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上述成绩是在该校入口生源平均分低于同类兄弟学校二三十分的情况下,经过三年的砥砺磨炼脱胎换骨后取得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着长沙县实验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引导着全体老师在各学科出类拔萃,核心素养的培养吸引着全校的学生个性发展,长沙县实验中学能够获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绝非偶然。
文化导航
确立“为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长沙县实验中学建于1997年,始名“维汉中学”,是为纪念长沙县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维汉同志,后遵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更名为“长沙县实验中学”。
学校在创建过程中植入的红色文化基因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层面上,更注重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和灵魂的养育。学校依托设施齐全的党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学校还投入巨资,先后打造了两馆(校史馆、党史馆)、三园(百果园、地理园、纪念园)、四广场(维汉广场、树人广场、春华秋实广场、日新广场),成为师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涵养精神的优秀载体,让学生明白读书求真的意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努力,为了有意义的人生而奋斗。
学校的育人理念是“为终身发展奠基”。这一理念的确定颇有一番曲折:最初定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后又定为“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基”,最后才确定为“为终身发展奠基”。
这一理念确定过程体现了学校领导的深刻思考:现代学校要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同时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要看清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达到发展目标的途径又是什么。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现代学校的发展。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只有教师的发展顺应了时代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逐步提高;也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双赢,真正促进现代学校的发展。
“为终身发展奠基”这一理念即涵盖了学校、教师、学生这三者的发展。同样,有着这一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便不会厚此薄彼。与前面提到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相配套的软件建设也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湖南省首个“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正在建设中的“学生发展中心”即是明证。
在较为前瞻的校园文化理念和务实的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引领下,学校虽然年轻,但办学规范,管理严谨,求实创新,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声名远播,誉满三湘。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办学思想日趋成熟,育人理念日益先进,教学质量日渐突出,后发优势明显。
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国家级课题‘名师教学与方法研究’重点实验校”、“全国‘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重点实验校”、“全国名优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全国写作教学优秀教改成果奖”、“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6年首届长沙市青少年学法用法竞赛模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是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是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优质生源基地、《语文周报》读写教学实验基地。此外,语文教研组还被授予“湖南省首届优秀教研组”荣誉称号。
名师领航
铸就一支阵容堪称豪华的教师队伍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有个理想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认为这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如果把孟子所指的“英才”对应为各地一流的生源,相信大家不会反对。
但教育要面向大众,一流的生源注定是稀缺资源,是各级各类学校都想留住的“宝贝”。由于某些原因,长沙县实验中学在入口生源质量这方面并不占优势,但是学校从不气馁,树立的目标从不打折扣,给自己制定的也是最高标准。
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所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难道有点铁成金术?其关键在于一支阵容堪称豪华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层有一个共识:学校可以没有一流的生源但不能没有一流的师资。因此,在延揽人才、招调师资方面不遗余力:在职在编教职工215人,其中省级网络名师1人,长沙市首席名师1人,特级教师5人,国家、省级骨干教师18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高级教师110人,学科带头人7人。教师平均年龄40岁,且大多数为省内外招聘的教学骨干和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师范院校以及其他985、211高校选聘的优秀毕业生,师资力量雄厚。在2016年10月启动的面向基础教育教师正高级职称评价工作中,学校有2位教师获得正高职称,这种情况在整个长沙市所有学校中屈指可数。
为激励优秀人才成长,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了“学校设台子,特级、骨干教师搭架子,青年教师爬梯子,全体教师创牌子”的教师成长机制,成立了湖南省首个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中心拥有省、市、县级各类名师工作室8个,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学科专业发展,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
近年来,学校名师工作室科研成果斐然:化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张水强主持了中国化学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承担了北师大肖川教授主持的国家课题“生命教育课题”的子课题“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研究”的研究任务;英语名师工作室关于“话题·虚拟英语”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等。
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一方面,学校采用“传帮带师徒合作”模式,制定班主任师徒合同、教学师徒合同制度,指定专业师父和德育师父,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让名师和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长,他们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高超的教研水平、精湛的教学艺术贯穿于备课、上课、听课、议课、评课全程,使所有备课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榜样示范和集体互动中不断成长。此外,学校积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分学科、分年级、分类别前往国内各大知名高校进修学习,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借鉴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学校还坚持“请进来”的原则,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助力教师成长。
务实的教学教研模式,和科学的教师培养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教师教研成果硕果累累。2016年,发表及获奖的论文达百余篇,如唐茂源老师的《电动势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探索》荣获省一等奖,刘志敏、朱新庆老师论文获省二等奖,刘剑老师荣获长沙市“星城杯”教学比武一等奖。特别是在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有5堂课(全县高中仅6堂)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个性起航
坚持特色兴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树人先立德,学校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感触心灵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如学校开展以“永不放弃”和“责任——让青春绽放光彩”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开展“班主任如何用文化经营自己的班级”专题讲座,引领德育工作者树立经营文化的意识,强化德育工作中的文化渗透,探索感触心灵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发挥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校坚持特色兴校,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确立了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文化类四大类特色校本课程,提供国学、书法、象棋、实验操作、家电维修、航模、机器人、创新英语、新概念作文、小荷读书社、武术太极、绘画漫画、音乐、演讲与主持、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20个不同的兴趣班给学生选择。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常年的艺术特长班以及男女篮球队、田径队。
全面健康的身心发展和个性昭彰的特长培养,使得学生们无论是在文化成绩还是在特长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学校1997年开始招生,自2000年高考以来,二本以上上线率一直稳定在70%左右,先后有15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学生参加数、理、化、生、信息学全国奥赛,获省赛区三等奖以上600余人次,其中有9人获国家级一等奖。在全国车模赛和机器人大赛中,有6人夺得金牌,36人获省级机器人赛特等、一、二等奖。在2016年湖南省大中学生体育舞蹈比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在长沙县2016年“舞动青春 放飞梦想”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创新英语班相继有十余位同学荣获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的一等奖,近百位同学荣获二、三等奖。2位同学获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1位同学获全国语文能力大赛一等奖。1位同学获国际器乐大赛低音提琴赛高中组独奏铜奖。有多名同学的习作发表在《语文周报》、《学生英语报》及《高中生》等杂志和报刊上。2016级特招的全县首位体育类轮滑专业的学生,获得了湖南省2016年轮滑锦标赛青年组速度绕桩和花式绕桩两枚金牌。
2016,一个不平凡的年度结束了,长沙县实验中学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为终身发展奠基”是两百多位教职工心之所系。2017,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年度来临了,长沙县实验中学的师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收获希望。从他们自信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充足的底气;从他们忙碌的身影里,我们感受到了砥砺前行的力量。我们把目光投向这座年轻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校园,分明感受到的是蓬勃的朝气。理想的风帆,从这里起航,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长沙县实验中学这艘大船必将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