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三个孩子也是一个班”

南托街道兴马小学仅15名学生,5位老师默默坚守着这座洲岛小学

  •   在长沙县南托街道兴马村的兴马小学,全校仅15名学生,其中五年级只有3名学生。曾诗怡 摄   在长沙县南托街道兴马村的兴马小学,全校仅15名学生,其中五年级只有3名学生。曾诗怡 摄

      本报讯(记者 廖真怡)兴马洲,一座位于长沙县南托街道境内、湘江中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全洲面积仅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余户。因面积太小,地图上的兴马洲只能用一个点加一个圆圈来表示。在这座小岛上,有一座小学。近年来随着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生源越来越少,目前学校只剩下15个学生,该校的5位老师默默坚守着这座洲岛小学。

      曾经200余名学生如今仅剩15人

      兴马洲上,在被堤坝围住的田地中间,有一条水泥路,尽头有一栋两层白漆墙面的小楼,这便是全村唯一的学校——兴马小学。洲上村委会和小学、卫生所共用一栋两层楼,学生在楼上教室里上课。记者走进五年级教室,空荡荡的房间内整齐地摆放着3套桌椅。“现在全校只有三、五年级两个班,加起来才15名学生。”村支书宋明亮说,近年来不少村民搬离小洲,生源也随之锐减。

      “除了15个学生还有5个老师。”宋明亮解释说,在上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学校曾有两百多名学生,甚至还有自己的初中和幼儿园,“现在人少了,不过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学校都要办下去。”

      今年59岁的李再球是土生土长的兴马洲人,也是学校里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教师。1977年,李再球被分配到这里,开始了在岛上教书岁月。37年过去了,李再球成了学校这几十年发展的最好见证人,而岛上40岁以下的居民基本都是他的学生。

      “刚来时,学校还有200多人。”望着空荡荡的学校,59岁的李再球感慨万分。如今,因为生源不足,学校隔年招一次生。要读中学就得去镇上,条件好的可以寄宿,不好的就只能每天赶渡船。看到同学越来越少,五年级学生李洲有点郁闷,“读一年级的时候班上还有38个人,现在就剩下3个了。”

      5位老师包揽所有课程住岛外要6点起床赶轮渡

      作为一个四面环水的岛上学校,遭受洪水的肆虐在所难免。“小学曾被洪水淹过,水有一米多深。”李再球回忆,1994年7月发的那次洪水特别大,洲上的人大都被转移了,而学校六年级小升初的统考也因此被取消,“不过洲上长大的居民,根本不怕洪水,习惯了。”

      李再球和他的四个同事堪称学校里的“全能”老师: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都要教。每天上午八点,他们便拿起粉笔与教鞭,在小岛上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5个老师中4个都不住在岛上,家住跳马镇的李嫁祥每天早晨6点就得起床,先坐汽车再搭乘轮渡上岛。“由于渡船基本上每隔40分钟才开一趟,时间没掐好的话就只能干等。”为了不迟到,宁愿每天多花半个多小时来等船,这份艰辛与坚守将老师们平凡的生活演绎得更加精彩。

      教师身兼多职“接班人”问题成困扰

      除教书外,5位年纪四五十岁的老师还“身兼多职”:勤杂工、修理工……由于村上没通自来水,学校里的水都是老师一担担从岛上的井里挑回来的,学校的卫生也都由他们亲自打扫。这些额外的工作没有报酬,他们却日复一日地默默操劳着,靠着对学生与教师岗位的一份热忱,撑起了这座远离繁华的洲岛小学。

      如今59岁的李再球不久就要退休了,“接班人”问题成了他最为担忧的事儿。“我的同事还可以撑几年,但他们也终究会退休。如果还是没有新老师来,学生就没人教了。”李再球说,10年前还有年轻教师被安排到岛上来教学,但不到1年,这些老师就都因受不了艰苦的生活环境,纷纷离开了。

      “一个孩子也是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成了5位老师最执着的坚守。他们相信,即使有一个孩子来读书,兴马小学的大门就依然敞开,这座小岛上依然会书声琅琅,国旗也依然会高高飘扬。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