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她用八块“心石”走进村民内心

金井镇金龙村党支部书记宋海晏用“八心”换来“金龙腾飞”

      本报讯(记者 陈登辉)2004年,长沙县金井镇的凤形山村和万松元村合并,诞生了现在的金龙村,宋海晏成为这个几千人大村的支部书记,“当时村子不仅负债,而且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但如今再到金龙村去,你会发现这里已从原本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变成了山青水美的富裕村。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这是金龙村党员和干部总结的顺口溜,与群众打交道时,方式方法特别重要。宋海晏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村里曾来过一位下基层锻炼的干部,第一次上门做群众工作,开口就跟人家说:“按政策,你们享受不到补贴。”“本就有矛盾,人家一听来了火,一拳打得他鼻血直流。”宋海晏说,想做好工作,关键还是要走入群众内心,而这需要的正是“诚心、贴心、交心、换心、细心、耐心、公心、责任心”八块“心石”。

      “首先要有‘诚心’,带着十分的诚意办事。”一位村干部说,有了诚心,还要能“贴心”。“串门子、拉家常”是村里党员干部们最常用的工作形式。

      除了“贴心”,还要“交心”和“换心”。金龙村有位姓蓝的村民,外号“难得缠”。为做好村民工作,村干部和该组的党员一遍遍上门沟通,一谈就是半天。来来回回的“交心”,让这位“难得缠”反而成了村干部的好帮手,常常帮忙出主意,甚至帮着做别人的工作。

      基层问题矛盾多,就像水缸里的茄子,摁下一个又冒出一个,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用“耐心”化解隔阂;石壁湖成湖拆迁工作遇阻,党员干部找突破口,以“细心”解决难题;危房改造名额有限,通过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决议,体现了一碗水端平的“公心”;还有对各种邻里纠纷,无论大小都事事上肩的“责任心”。

      有了这一块块的“心石”,金龙村“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未来五年,该村将以金龙村村部为“龙头”,凤形山为“龙尾”、驻村企业为“龙足”,真正实现“金龙腾飞、龙凤呈祥”的幸福局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