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樱桃老师
本书以作者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和自身作为妈妈的亲子教养经历为基础,精准而有效地解决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烦恼。大部分篇章以家长咨询开头,列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找出最典型的问题,解决最棘手问题。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而不是命令
思思的妈妈是单位的中层干部,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一直坚信“严格出人才”。因此,她对女儿的要求格外严格,对女儿的管教手法除了命令还有威胁,刚开始还算温顺的思思到后来越来越叛逆,只要妈妈说的,她宁愿挨打也不服从。在单位呼风唤雨的妈妈,在家却拿女儿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是很多叱咤职场的父母难言的尴尬,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工作态度带回家中,孩子自然不买账!家长和子女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必须服从的关系,因此,威胁和命令不但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配合,对孩子长期的教育也不好。
我和两个女儿相处颇为愉快,我让她们心甘情愿配合的法宝不是命令而是给她们提供选项,让她们在选择中体验自由。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使用选择法。我们家的选择从早上起床开始,选择“现在起床还是5分钟以后,选择喝牛奶还是豆浆”等等。用选择法首先就把孩子不愿做某事的念头给排除了,少了很多争端。
慢慢地,孩子熟悉了选择法,现在这个方法在我家已经用得炉火纯青。有一次全家出去吃饭,回来得挺晚,姐妹俩都很累。到家时,我先把两个小朋友的东西拿到楼上,Rita也跟着我一起上了楼,婷婷看到我们都上楼了,很生气,坐在楼梯口用命令的口气大喊:“我要你们必须等我!”我探了探头,做了个鬼脸非常调皮地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听不见你说什么,我的耳朵只对那些有礼貌的话开放!”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已经和她们商量好了,以后在这个家里,谁大喊大叫,我们就说这句话。所以只要她们说话不礼貌或无理,我就扔出这句话,因为是事先商量的,所以她们就特能接受,每次意识到就马上改口。 接着我就进厕所整理垃圾,直觉告诉我晚上一定不会太顺利搞定她,因为她这时就想发泄一下。可惜妈妈不买她的账。于是我盘算等会儿用哪种方法不动声色地收拾她。没想到还没等我出手,就听到Rita在楼梯口探头说:“妹妹,你要选择和我一起上来还是你自己在楼下待着。”我心里暗喜,如果是我,我是不愿意再下去接她的,因为她在那里无理取闹。我刚才还在想现在这时用选择法一定不灵,我的选择法摆明了就是坑她的,在这种状态下她一定不接受,于是想等会儿我忙完了有心情了再用其他的游戏法把她“勾引”上来,而姐姐娴熟地运用了选择法,结果自然又是皆大欢喜!
那年,姐姐 5岁,妹妹3岁!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作者认为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是父母必学的一项技巧,这是让孩子合作的最快方式之一。这种选择的自由替代了指令性要求,孩子们就会觉得一切是自主的,也更愿与父母合作。这还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当你开始让孩子做简单的选择——“要牛奶还是果汁”时,你就已经为他打开了一扇学习之窗,学习如何判断、如何做决定。在日后面临更大的选择时,他们就会更加自如。每天多让孩子做选择,给孩子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倾听内心的声音,引导他们去思索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该做的,这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其实,如何提供选择项是很有学问的,刚开始时,我经常为了选择项而伤透脑筋。后来我渐渐摸索到,给孩子提供选择项时要视孩子的兴趣、孩子和家长的承受能力范围及孩子的理解能力而定。婷婷一直喜欢穿裙子不爱穿裤子,可在寒冷的冬天,我怕她穿裙子容易感冒,给她有限的选择却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首先把她想裙子的念头给阻止了:“宝贝,今天你是想穿蓝色的裤子还是粉红色的?”她第一反应就是把注意力直接放在选择裤子上面,过后她知道自己在当下没有选择穿裙子的权利,退而求其次,只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粉红裤子(因为她最喜欢粉色)。
然而,并不是所有时候我们都可以有多种选项。即使只有一个选项,我们依然可以让孩子感觉到选择的自由,那就是时间或前后顺序的选择。姐妹俩以前常和我就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而争论不休,后来我直接问她们:你们是想看10分钟还是20分钟?孩子们没办法,只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先把小孩子不想做某件事的想法给淡化,给孩子选择什么时候做就是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而且他们不会觉得家长在逼迫他们做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家长信任他们,还给他们选择的权利,他们当然愿意做,而且还做得心甘情愿!
但有时候孩子根本就不理睬我们给他们的选项,不肯做选择,那么,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是他们自己放弃了选择权。如果孩子拒绝在你提供的选项里做选择,我们可以帮他选:“你想自己选,还是要我帮你选?”如果孩子执意不肯选,这个时候我们就对他说:“你的意思是要我帮你选了。”接着家长就要帮他做选择,选择完之后就得让孩子接受,无须对他发火,也不用解释什么,几次以后,孩子就会明白父母是动真格的,下次最好是自己选择。
其实,我想大家平时都在使用选择法,只不过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有效的办法是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面。对于幼小的孩子,刚开始他们还不明白,只会重复父母说的选择项的后一个,但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很快适应这个方法。
(下期关注:让孩子输得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