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李万寅 姜国
星沙时报记者 陆继华
夕阳西下,暑气未消。在长沙县金井镇一处四合院内,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坐在屋檐下,不紧不慢地摇着蒲扇。一群放暑假在家的孩子,绕着院子的连廊玩游戏,一波一波笑闹声里,间或夹着妈妈温柔的斥责声:“慢点跑,莫碰到爹爹娭毑啦!”
这处以“幸福王家”为名的四合院,住着王姓家族50余口,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的才2岁。四代同堂的一大家子,“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好一幅幸福满满的温馨画卷。
近年来,王家人将自己的幸福生活故事写进了家族微信公众号,带到了各自的朋友圈,乡村版的“我爱我家”引人艳羡;连续6年自办春晚,幸福故事绵延流传。
播种幸福
沿长沙县黄兴大道一路向北,转省道207,进入茶乡小镇,紧临金井镇镇政府一侧,有一处农家四合院,这便是王家大院。
推开院子古朴的木栅门,这座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四合院一览无余,干净雅致。天井里,四角栽有桂花树。
“上世纪70年代,我父亲带我们7个崽女,肩挑手提,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建起了这座院子。”今年71岁的王先金是院子年纪最长的男丁,他认为父亲王芸生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有二:一是勤俭的品格,二是这座老宅。一大家子人自那时起,共一个屋檐,同一条心。
“老屋就像老树,我们都从上面长出来,又开枝散叶。”说这话的是王先金的侄子王勇。53岁的王勇见证了家族人丁兴旺的历程。“爷爷辈算第一代,5个兄弟姊妹;父辈第二代,7个;到了我们第三代,14个;第四代,又有了14个。如今第五代也出来了。”在王勇印象中,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家事越来越杂,从没看到过爷爷大声训斥人,也从未看到过父亲母亲红过脸。“上一辈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
有两个故事让他印象深刻。一年冬天,一个受伤的乞丐倒在离王家大院不远的雪地上。爷爷搀他进屋,管吃管住,还请来医生诊治,住了半个月,直到伤好才送他离开。
前两年,邻居新建楼房,按设计要占用王家十多平方米自留地。邻居正犹豫要不要向王家开口,当家的王先葵先开了腔:建就建好,我们没意见!
王家第三代学历最高的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浪博士认为,祖辈、父辈虽未留下成文的家规家训,但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幸福需要奋斗,幸福需要包容。
下转02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