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经营幸福
放暑假在家的广西师范大学大三学生王顺拓,早上六时会准时听到“沙沙”的扫地声。他知道这是爷爷王先金在洒扫庭除。他翻身起来,抄起扫把,跟在爷爷身后。
每天晨曦初现,王先金会最早起来,打扫院子里的落叶。几十年来,这熟悉的声音,都是院子里的“起床号”。随即,各家的洗漱声、锅碗瓢盆声、小孩的吵闹声渐次响起,王家大院在新的一天醒来了。
院子里住着四个大家庭,每个家庭分灶吃饭。当炊烟伴着饭菜香升起,机灵的小辈开始琢磨着去哪家蹭饭。“有好吃的,哪家都不藏,藏也藏不住,伢子妹子端着饭碗,闻着香味就过来了。”王美莲一手摸着4岁的孙女瓜瓜的头发,一手递过一片西瓜,眼里都是笑意。
“哪个的饭菜做得最好?”记者问。
一屋人齐刷刷望着王佑:“她屋里老公!”
王佑的丈夫陈波在长沙城区经营一家“幸福教育”的托管机构,做得一手好菜。每逢放假,他都会和妻子从市区赶回王家大院,给大家做顿饭。“吃饭的人多,做饭的人就有劲”。陈波陶醉于那种感觉,在天井里摆张大圆桌,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桌拿手菜:口味虾、油炸鲫鱼、炖鸡汤……老老少少从夕阳西下,边吃边聊,直到繁星满天。
乐事分享,难事分担,这是王家的准则。2012年,王佑的妈妈罹患肺癌,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王家人在家族微信群里排好班,轮流到医院陪护。
在王佑看来,王家人的真情流露和相互帮衬,除了家教使然,更多是靠彼此商量,悉心“经营”。前些年,家族里谁有喜事,兄弟姊妹们都会商量好,统一礼金标准,谁也不出头不垫底;近几年,王家又协商出台“新规”:家有喜事,不送礼金,只送祝福。
为家庭谋福利,大家又争先恐后。前年,王家二十多人组团去海陵岛玩了几天,花销5万多元,全部由王弟佳开支。这个小有成就的建筑老板认为,家庭和谐就是最大的“风水”,所以从不吝啬为家庭活动买单。
传播幸福
在王家大院,幸福不仅蕴于日常琐事,也在一年一度的家族春节晚会上形成高潮。
2013年,王顺拓从电视里得来创意,萌生了自办春晚的想法。他领着一帮孩子,寒假期间自筹经费、自导自演,在大年二十九那天,像模像样办成了第一届家族春节晚会。春晚一切所需,来自大院里各家各户的赞助。有的赞助经费:200元,500元,2000元;有的赞助物资:牛奶、瓜子、花生、水果;还有的赞助人力:一起装扮四合院,布置晚会现场。
在节目编排上,自封“总导演”的王顺拓本着人人都上台的理念,给一家老小编排了十几个节目。爹爹娭毑玩游戏,叔叔婶婶对唱花鼓戏,兄弟俩表演双簧,还有独唱,双节棍表演,诗歌朗诵等。节目最后,以一曲《我们都是幸福王家的接班人》收尾。晚会每年都吸引十里八乡的村民围观。2018年的王家春晚,中国文明网、湖南新闻联播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家庭生活的幸福感,还延伸到了工作、学习中。上个月,以“家风故事代代传,文明风尚时时新”为主题的好家风故事会在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举行。王家的儿媳李琼携儿子王笑天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作为外地媳妇、15年来在王家的幸福体验:“四合院里,家族成员之间是心的寄托,是爱的互递……长辈们陪着我们成长,我们陪着他们变老,这就是幸福。这样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更是我们面对低谷的勇气!”
王家人的幸福还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不久前,王浪根据自己的家庭生活素材,申报《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家庭教育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原本是兴之所至,没想到,该选题顺利立项为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
在王浪看来,此课题准确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家庭、好家风的殷切期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