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霞
在长沙县金井镇王家大院,一大家子50余人“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妯娌相敬”,王家的优良家风、幸福生活,令人艳羡。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延续以家为本、重视家庭教化的优良观念的同时,留下了许多优秀家风,也传下了许多家风经典著作,诸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无一不“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随着社会发展,大部分人的家庭结构已从过去的“大家族模式”过渡到了“小家庭模式”,过去那种耳提面命、晨昏定省的大家族式家风传承方式渐行渐远。如今,追溯和重构家风,既是文化的回归,也是对历史的挖掘与重建。对于优良家风的热议不仅展现了公众对家风的关切,也凸显了家风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家风是家教的“风向标”。一个个家庭在长期的发展传承中形成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准则、价值取向,在历史的长期过滤下,形成各自的家风。对于很多人而言,家风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潜移默化地影响一生。不同观念的家风,对家庭成员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优良的家风对个人的操守具有积极的作用,促使家庭成员勤奋上进、进退有礼、豁达乐观、勇敢坚强,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迸发出正能量。王家大院正是良好家风传承的典范。反之,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风不和谐,不能有效振奋精气神,那么家庭成员的个人品行、道德操守就比较容易出现偏差。
当然,家风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还在于时刻调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影响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