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产经周刊特派记者 郑骏
通讯员 陈玖颖
埃塞俄比亚号称“非洲屋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和受益者。今年4月,湖南省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签署合作协议,结为友好州省。6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率经贸团访问埃塞俄比亚。实地考察了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三一阿达玛风场二期等项目。在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时,许达哲表示,湖南愿意同埃塞俄比亚分享发展经验,扩大湘埃经贸合作,推动湘企来埃投资和优势产能走进非洲。
事实上,湘籍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创业由来已久。他们充分发挥了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为中埃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贡献出湖南力量。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埃塞俄比亚,探寻湘企在埃塞的创业故事。
三一
提供清洁能源12亿千瓦
“阿达玛二期”是埃塞俄比亚的最大风电场,同时也是非洲第二大风电项目。据介绍,“阿达玛二期”共安装102台三一SE7715型风电机组,总装机153兆瓦,累计总发电量约12亿千瓦,解决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30%的电力需求。除改善供电外,项目还为当地输出了大批技术人员。项目中所有设备调试、安装、电网上线等重要环节均由三一重能提供并监督负责,项目最终按时、按质、按价完工,创造了业内无人能及的新高标准。
2006年,三一进入埃塞俄比亚市场,目前设备保有量超700台,总销售额超12亿元。其中三一泵送产品为埃塞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超60%。除供应阿达玛102台风机外,三一设备还广泛参与了埃塞-吉布提跨国铁路、埃塞第一高楼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埃塞国家体育场、非洲同盟总部大厦等所有大型项目。2017年5月,埃塞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到访三一长沙产业园,称赞三一是“一带一路“的领军企业。
省交水建
修通公路近1000公里
如今的埃塞俄比亚,公路纵横阡陌,交通顺畅无阻,有一家湘企功不可没,它就是湖南省交水建集团埃塞公司。从2000年进入埃塞俄比亚承建路桥项目,迄今已为埃塞修通近1000公里公路。
省交水建集团埃塞公司在埃塞承接的第一个项目是“220项目”,这是埃塞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相当于我国的107国道,全长220公里。“埃塞的6月至9月是雨季,每天都要下雨,一年中只有不到9个月是正常施工期。”彼时,担任“220项目”路面摊铺技术员的廖力告诉记者,之前另外一个团队花了两年仅修通40公里,效率极低。当省交水建集团“接棒”后,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筑路精神。
项目动工的第一年,省交水建集团埃塞公司就修通了80公里,第二年更是提速加码,成功修通最后100公里,并于2006年竣工交付埃塞使用。如今,这条道路已经成为埃塞稳定局势、发展旅游业的“黄金通道”。这条道路被誉为“以埃塞俄比亚历史上最快的进度修建了一条质量最好的道路”,埃塞政府更称之为是中国人送给埃塞人民最好的礼物。
省交水建集团埃塞公司等中资公司的到来,为埃塞发展打通了“经济血脉”,也因此得到了埃塞人民的欢迎和尊重。“那时,我们开车经过十字路口,当地交警看到是中国人,会特意示意其他车辆停住,让我们先行。”在埃塞工作18年的卿志勇深深感受到了埃塞人民的友好。
新组建的省交水建集团埃塞公司比起旗下任何一家企业业务链条更加完整,具备设计、施工、科研“全产业链”优势。截至今年8月底,省交水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加速,非洲市场在建项目共20个,合同总额达50亿元。
利达
每月生产15万条牛仔裤
漫步埃塞俄比亚街头不难发现,黑人小伙儿都喜欢穿牛仔裤。而这个国家大部分的牛仔裤都来自一个湖南人开设的服装工厂。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来自湖南益阳的萧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去年开设了利达(埃塞)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牛仔裤,是目前埃塞第二大的服装生产工厂和第一大的牛仔服饰生产工厂。
目前,利达服装分为加工、水洗和包装三个车间,拥有12条生产线,80%的原材料从国内进口,50%的原材料从湖南进口。产品生产后,主要出口欧洲和阿联酋。
如今,利达服装工厂面积达8300平方米,拥有埃塞员工近1000人,每月可生产15万条牛仔裤。埃塞员工上下班有班车接送,还可在工厂免费吃一顿午饭,福利待遇相对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萧锋聘请了一位当地员工担任工厂的厂长助理,他叫乌斯曼,曾在中国学习中文,能说较为流利的普通话。谈及对中国人的感情,乌斯曼非常激动。“中国人教会了我很多很多,改变了我们这个国家的面貌,我爱中国!”
军汉摩托
闯荡埃塞17年,年销售额数千万
由于埃塞俄比亚工业体系尚未成熟,几乎所有的汽车都要进口。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辆汽车的价格可谓是天文数字。因此,各类摩托车成为了埃塞的主要交通工具。
2001年,来自长沙县黄花镇的曹军汉作为一名中资企业海外技术人员派遣来到埃塞,很快他便发现了这里的商机。如今,他在当地开设了自己的摩托车厂和食品厂,可年产各式摩托车两三千辆,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
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南的Debrezit,有一片广袤的草原,生长着拥有巨大树冠的金合欢树,而军汉摩托车埃塞公司正是在这个地方。走进车间时,曹军汉正在指导埃塞员工组装一辆三轮摩托车。令人惊讶的是,曹军汉说的既不是汉语,也不是英语,而是一口流利的阿姆哈拉语。这是埃塞的官方用语,而曹军汉熟练掌握它只花了一年多时间。
2011年,一心想要自己打拼一番事业的曹军汉从中资企业辞职,自己做起了设备租赁、维修以及项目承包的生意。湖南人骨子里的那股拼劲,加上埃塞大力建设基础设施,让曹军汉发了一笔小财。2013年,曹军汉在Debrezit买下一块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摩托车厂,主要组装生产两轮摩托车、三轮客车和三轮货车。此前,埃塞的摩托车市场主要由印度厂商垄断。为了打通自己的供应链和建立自己的市场,曹军汉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先后到河北、河南、江苏、广东、重庆等地联络供应商。通过努力,曹军汉的摩托车工厂目前在国内共有17家供应商,60%的零部件从国内进口。
斯麦德
每天生产手机4500台
手机可谓是现代人的“标配”,埃塞俄比亚也不例外,拥有一亿人口的埃塞是非洲第二的人口大国,庞大的市场催生出了强劲的需求。在埃塞俄比亚奥罗米州森达发小镇,空旷的原野上,有一座新建的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这就是斯麦德埃塞公司,专门生产各类智能手机和功能机。
走进斯麦德生产车间里,上百个工人坐在流水线两旁有条不紊地组装手机。斯麦德创始人桂斌来自衡阳。他表示,目前,该公司手机工厂仅有2条手机生产线,拥有埃塞员工150人,但每天可生产智能手机1500台、功能机3000台。“到下个月,我们会上马第3条手机生产线。”斯麦德手机工厂厂长谭伟介绍,如今他们每天都在招人,规模一直在扩大。“我们目前的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供不应求。”谭伟说,为抢占更大市场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优势地位,每年斯麦德工厂会更新迭代20多款手机。
开平服装厂
创造了1000余名就业岗位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郊区阿商美达工业园中,湖南人创办的埃塞首家中埃合资性质的毛织制衣服装企业坐落于此。
出生在衡阳的李开平,有着湖南人敢闯敢拼的劲,早早离开了家乡去广东打拼,办过厂,也做过跨国贸易。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是关注的重点。李开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肯尼亚、越南、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地人力成本,与中国每月2600-3200元人民币相比,肯尼亚每月896-1100元人民币、孟加拉国每月450-600元人民币、越南960-1170元人民币,而埃塞女员工最低每月才约300元人民币。加之产品出口免进出口关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最高可免10年;工业产品出口欧美免配额限制;特别是埃塞工业用电不到人民币9分钱、水是地下取水解决等。2015年,李开平首次来埃塞考察,前后待了一周,就下定决心于要在埃塞投资办厂。
据了解,开平毛织制衣服装有限公司原料主要从中国进口,得益于企业良好的运营,企业与周边居民相处融洽,“三年了没有和当地打过一场官司。”李开平自豪地说。目前,开平毛织制衣服装有限公司年均销量七十多万件,销售值近2亿比尔,为当地创造了1000余名就业岗位,多次被当地主流媒体报道。
“掘金”非洲 合作共赢
此次埃塞之行收获良多,不仅见证了非洲的全新面貌,更惊叹于在非洲大地“野蛮生长”的“湘军”。
20年前,当第一批湘企来到这片土地时,这里的确如大家印象中的非洲一般,贫穷、落后,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城镇建设百废待兴。这些先驱们放弃国内优渥的环境来到一个物资奇缺的国度里打拼实属不易。20年过去,埃塞俄比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克服了重重苦难的湘企也在这里“遍地开花”。
然而为什么选择扎根埃塞?在本次旅程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庞大的国内市场、稳定的政局、勤劳友善的埃塞人民都是这些湘企扎根的有利因素。更重要的是,埃塞政府是非洲国家中唯一对中国“改革开放”模式学习得最全面的。2010年,埃塞政府启动首个“增长与转型”计划(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Plan I),类似于中国的五年规划。多年来,埃塞政府各级官员高频次到中国考察,回国后积极发展基础设施、能源和电信等基础行业,大建以出口创汇为先导的工业园,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2013年,埃塞政府聘请中国开发区协会为其拟订工业园发展规划。2014年,埃塞政府成立工业园开发公司(IPDC),并于2015年颁布《工业园法》,将工业化作为重点优先发展方向,工业园开发战略成为其中核心战略举措。
因此,在这样良好的形势下,湘军“走出去”将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形式。作为湖南省主动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省级政府层面在非洲推动建设的首个样板开发区,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成为“新湘军”的代表。目前,该园区已有18家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可以为当地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湖南省政府决策部署,由长沙经开区派驻了运营管理团队,负责运营管理的埃塞湖南工业园。该园区享受中埃双边相关优惠政策,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入驻企业可“拎包入住”,为湖南乃至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要素、全流程境外投资服务,这为湘企、湘商、湘品“走出去”拓展埃塞等非洲市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平台保障。
“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非产能合作,非洲大地新一轮的合作正拉开序幕,你还在等什么呢?
(本次采访由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提供全程支持,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招商负责人:易大新 0731-84020088;13975862531。)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