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妙琼 蒋亦子
浏阳河畔,杏林花开;大医精诚,妙手回春。
位于榔梨街道浏阳河畔的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湖南省立乡村实验卫生院门诊部,1958年更名为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在长沙县委、县政府“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的战略指引下,大力发展胸痛卒中中心等特色科室,以仁爱之心和精湛医术,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成为一所县内有名的二级综合医院。
仁心仁术 为生命保驾护航
《本草纲目》中,记载说:“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
“医生,快来看看,我妈胸痛,痛得快不行了!”2018年12月4日晚7时,一声焦急的呼唤在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响起。
“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该中心的分诊护士立即分辨出患者为高危胸痛。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快速度进入抢救通道,是救治胸痛病人的关键之一。医护人员推送患者进胸痛抢救室,呼叫医生、心电图、生命体征监测,所有步骤一气呵成。
值班医师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立即请示胸痛中心主任任小波,任小波指示:立即启动溶栓程序,再灌注治疗。胸痛中心医护团队当即执行溶栓方案,溶栓后10分钟复查,患者胸痛消失。
该院胸痛卒中中心于去年6月成立以来,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胸痛优先的急救模式,为胸痛卒中患者开劈了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让胸痛卒中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挽救了许多处于生死边缘患者的生命,受到上级部门及患者家属的好评。
重任担当 助力“强南”发展理念
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紧密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位于长沙县南部的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条件。
近年来,医院周边建立起了上汽大众、蓝思科技等大型企业;磁悬浮站、海吉星物流园、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基础设施相继投用;榔梨工业园内,400多家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起……这些企业和项目为县域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劲动力,是“强南”发展的重要力量。
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竭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周边经开区企业员工和榔梨、黄兴、黄花、江背的常住居民及流动人口,同时辐射到市芙蓉区东岸乡和雨花区跳马镇。去年全年住院人数约1.55万人次,门、急诊约11.76万人次。
此外,医院与南部辐射区内的镇卫生院建立绿色通道,胸痛、卒中患者可快速在县二医院进行治疗;与省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签署联合救治协议,上级转诊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良的服务支持下,企业发展没有了“后顾之忧”,优秀人才大量涌入,全县“强南”发展马力十足、澎湃向前。
薪火相传 建设一流二级综合性医院
大医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浏阳河畔,江水滔滔,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必将持续散发仁爱的阵阵馨香。
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人才立院、科技强院、服务兴院”的战略,经过长期的内培外训,医院各科形成了配套完整的技术力量。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新购进西门子16排螺旋CT等先进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促进医院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并努力打造一流的二级综合性医院。
胸怀大爱济苍生,妙手仁心立杏林。新的一年,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将肩负发展重任、怀揣民生上路,继续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在锐意进取的勇气中,为全县开创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