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刘韶林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新数字报 星沙新闻网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特别报道(A11)

特别报道(A12)

特别报道(A14)

返回版面

弘扬国药 惠泽三农

长沙县中医院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助推全县中医药事业良好发展

  •   长沙县中医院。均为章帝摄   长沙县中医院。均为章帝摄
  •   中医特色艾灸。   中医特色艾灸。

      文/黄殿锋 朱平 陈妙琼 陈彩霞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长沙县中医院作为县内唯一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中医传统疗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创新服务,医疗质量与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坚守初心 确保中医特色“魂不丢”

      2018年12月31日,大雪纷飞,家住长沙县安沙镇的李娭毑早起清扫积雪,不慎摔倒,右手腕出现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症状,她强忍着疼痛来到长沙县中医院治疗。

      接诊的骨伤科主任王顺志副主任医师在仔细检查后,决定为其采用“中医骨折手法复位+中草药加工制剂(消肿止痛散)外敷+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法,整个治疗过程仅用了不到10分钟,非常顺利。“一瞬间就完成了复位,还没来得及感到疼痛,治疗就结束了。”李娭毑对王主任的治疗手法赞叹不已。

      “给病人敷的药是中医院自主研发的消肿止痛散,专门用于骨折初期、中期,可活血化瘀止痛,见效快、恢复快、并发症少。”王顺志介绍。医院重视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骨伤科和脾胃科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骨伤科采取传统手法复位、中医骨伤技术及手术治疗,针对各类骨科急慢性疾病,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满意。

      脾胃科以陈小中中医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主张以六经铃百病,形成了脾胃、肝胆、肿瘤疾病的六经辩证治疗体系,重视气化学说,践行仲景扶阳气、和胃气、存津液的学说思想,善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肠病之脾胃不和、寒热错杂证,拓展“辛开苦降,分消走泄”法治疗脾胃病之湿热证,在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慢性腹泻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凝聚共识 提升服务能力“志不变”

      “朋友告诉我长沙县中医院的专家在青山铺卫生院坐诊,我腰痛了三四年了,就想过来看看,没想到经过十几天的治疗真的好多了。”家住青山铺镇的苏美英欣喜地介绍,第一天刚来的时候,脚痛得不能下地,经过中医院专家诊治,及青山铺卫生院理疗科的牵引、针灸、电针等中医治疗,并服用中药,现在她已经行动无碍。

      长沙县中医院作为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办长沙县“西学中”培训班,不断扩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院内及全县中医药技术人才水平,积极开展全县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医联体建设,定期对青山铺卫生院、福临镇卫生院、开慧镇中心卫生院、开慧镇白沙卫生院等开展坐诊、查房、教学、义诊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并将中医骨干加入各医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加快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资源下沉,服务当地老百姓,让居民在当地卫生院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对全县有效整合中医医疗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县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和践行“民生立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强化定力 坚持履职尽责“心不改”

      以党建促工作。长沙县中医院党支部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医院党组织建设工作,让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

      “党是主心骨,党建抓得好才会有社会效应,才会在老百姓和患者中有好口碑。”党支部书记郑斌强调,中医院党支部是医院的核心,医院始终以党建引领发展、 坚持履职尽责心不改,保持和发扬中医专科专病特色优势,突出大专科、小综合,充实完善学科建设,形成以重点专科为龙头,其它专科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工作重点,以“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为发展主线,致力于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沙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长沙县中医院二甲创建配套项目已完成设计招标,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通过新的门急诊楼、后勤综合楼及员工宿舍等的建设,医院将形成环境舒适优美、设备设施齐全、技术区域领先、人才结构合理、中医特色明显、人民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致力于改善和提升全县老百姓的就医感受,惠及民生,助推全县中医药事业良好发展。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