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0)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2)

返回版面

山水田园开画卷 乡村旅游慧美景

      ◎通讯员 夏敏 星沙时报记者 罗展

      长沙向北40公里有座别具风味的小镇,它就是长沙县开慧镇。这里山水灵逸美如画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杨开慧纪念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双冲村(现白沙村)、千年古塔飘峰塔、千年古寺湘峰寺、百年古庙上华山庙、罗王寨、团结水库等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这里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既是毛泽东亲密爱人杨开慧和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的故乡,也是湖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杨柳坡党支部所在地,诞生了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先生,也孕育了湖湘女子职业教育家缪芸可;这里的乡村体验别致有趣,湖南首个民用商业机场——华星机场、板仓国际露营基地、女红文化产业园、宇一文化创作基地、万亩水果基地、薰衣草庄园等名片赋予它独特的魅力。

      “小镇大爱,初恋板仓”,这里有看不尽的风光,也有说不完的故事,开慧镇致力于打造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和谐发展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真正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逃离喧嚣闹市,进驻城市后院,探寻身边秘境,游绿水青山,寻快乐老家,忆游子乡愁,品小镇味道。

      最近不过“回家路”

      开慧镇距长沙县城约40公里,距省会长沙约50公里,京港澳高速、黄兴大道北延线、107国道、金开线、高白线穿境而过,红色旅游专线及城乡公交方便快捷,地处城市一小时生活圈内,非常契合如今城里人下乡休闲度假的需求。

      镇域内农村公路总长640余公里,硬化率高达92%,区间道路日趋完善;京港澳高速开慧互通—飘峰山公路、开慧大道、区间道路二期相继建成,旅游环线基本形成;拥有专用自行车游道总长25余公里,自行车系统配套到位,休闲出行再添新趣;旅游停车场、厕所、标志标牌不断完善,导旅中心正在建设,服务配套日趋精细,红色教育游、休闲观光游、民俗文化游、亲子体验游、养生养老游等精品线路不断推出,旅游内涵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市场越来越火爆,而游客去往开慧镇也越来越近,越来越快。

      最美不过“乡村景”

      早春二月,田园线条如织,繁花似锦,耕作的人点缀田间,仿如国画;炎炎夏日,万亩果树似海,瓜果飘香,乡村成为水果采摘的好去处;丰收时节,金稻飘香,稻浪千重,人们登高眺望或者摄影,流连忘返;冬天,天地为卷,青山作笔、绿水成墨,寒冬踏雪别有韵味。

      开慧镇秉承“要让开慧镇富起来,先让开慧镇美起来”的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开展清除烂屋、清理杂屋、清扫废物 “三清”行动,不断推进造绿、造园、造景、造院“四造”工程,让居民“开门有绿、休闲有园、沿途有景、居家有院”,努力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不断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效,持续打造美丽宜居家园。积极申报省美丽乡村建设整域推进试点镇,在原有5个美丽乡村、32个秀美小组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开慧片、飘峰片、高山片、白沙片、锡福片五大片区美丽乡村建设,加紧打造16个秀美组,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新名片。不开山、不填水、不废田、不搞大拆大建,开慧镇仍是你记忆中家乡的样子。

      最忆不过“儿时事”

      以往,村(居)民们茶余饭后不是跳跳广场舞就是打打麻将,游客到来也感受不到民俗风情。而如今在开慧,可以享受到更便利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更丰盛的文化大餐。全民健身中心、板仓棋苑、网球场、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设施便捷、功能完善,“在图书室读书看报,在文化广场跳舞唱歌”成为这里居民的生活常态。

      除了走进最美乡村、中国曲协送欢笑、金鹰明星下基层、国际吉他艺术节、世界创客大会论坛、亚洲千米高空滑翔伞跳伞等大型文化活动外,踩高跷、舞龙、成人礼、拜师礼、中式婚礼等传统活动礼俗在这里再绽异彩,纸扎纸绘、手工编织、剪纸布艺、湘绣扎染等传统技艺在这里再焕新颜,捉鱼虾、捣泥巴、种水稻、自然探秘等乡村野趣在这里重获生机,民间厨艺大赛、赏花节、最美乡村公路评选、荷花节、盛夏采果季等活动更是为游客量身打造了一次次回归乡村的新奇体验。这些已经渐渐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儿时记忆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开慧镇回归。

    最浓不过“故乡情”

      乡村旅游就是纵情山水之间,徜徉蓝天白云之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结农家亲,与乡村的一切在一起。开慧镇也逐渐实现了行业规范化、服务精致化、内容多样化,让游客吃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买得放心。

      开慧镇率先在全县成立第一个乡镇旅游办和旅游协会,本级财政每年投入300万专项资金引导当地旅游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实现了旅游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又增加了效益、增强了活力。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以精准帮扶贫困户、带动本地居民致富为核心,将农户的水果、蔬菜、土鸡蛋等农产品统一包装就地变商品,将农户闲置的房子统一运营变成乡村民宿,将游客的体验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渴望,融入自然、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情感需求。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开慧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旅游内涵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持续升级,一个“记忆中的乡村”正在回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