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熊毅 通讯员 周智慧
每天早上8时许,位于长沙县政府一楼和长沙县商务写字楼的司机班办公室便热闹起来。安排了出车任务的驾驶员们,有序领过车钥匙,准备为长沙县各个用车单位提供服务。
去年以来,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搭建公车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平台车辆管理,大力提升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效能,有效保障了各参改单位的公务出行。
与此同时,围绕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与时俱进,全力提升后勤服务水平。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科室结构,科学选人用人,让更适合的人干适合的事,进一步理清了科室职能和人员职责,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县委县政府大院停车、机关食堂服务、办公用房管理、物业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长沙县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后勤服务保障。
制度做“加法”,各项工作依法推进
做细做实机关事务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是关键。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不断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制度管理,让各项工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2017年上半年,长沙县调整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以县政府办、财政局、发改局、机关事务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关事务局。此举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压实了责任,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继续阔步前进。
为发挥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示范效应,推进合同能源在公共机构节能领域的有效推广。经长沙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出台了《长沙县公共机构合同能源(试行)方案》在全县公共机构印发实施,并将星沙商务写字楼及市民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照明系统作为长沙县首个采用合同能源方式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进行试点。
公车改革方面,为有效加强平台车辆和驾驶员日常监管,确保车辆使用和管理符合政策法规要求,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结合长沙县实际情况,先后印发了《长沙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平台管理车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长沙县平台管理车辆驾驶员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通过相关制度对车辆维修维护、保险申报以及驾驶员行为规范准则进行要求,有效控制了公车运行成本,持续提升了公车效能。
此外,陆续出台了《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制度》《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货物(服务)采购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决策“三重一大”事项的风险防控和监督管理,强化工程类项目议事决策程序,做到民主科学决策。
成本做“减法”,公车改革稳步深入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长沙县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盘活所有公车资源,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管理,让各参改单位用车需求得到最大化的保障,是作为公车改革执行单位的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头等大事。
搭建公车服务平台。长沙县公务用车管理平台核定车辆83台,车辆及人员均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直管,平台运行车辆在全市各区(县)居于前列,公务车辆管理平台运行任务最为繁重。今年 1-6月,机关事务管理局重新组建起平台车辆驾驶员队伍,截至目前有签订劳务合同的平台驾驶员71人。驾驶员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备勤制度,力争在10分钟内响应用车服务。
成立组织管理机构。4月,在长沙县编制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支持下,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原有内设科室和二级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盘优盘活人员配置,并按照省、市、县统一要求,成立长沙县公务用车服务管理中心,通过明确职能职责及管理主体,强化全县平台车辆管理。
今年以来,长沙县的干部职工使用公车外出时,已经渐渐习惯了跟其他前往同一方向的干部“拼车”,这在原来的公车管理体系中几乎不会出现。通过建立公车使用审批机制,提前知晓用车单位的去向,机关事务管理局有效整合需求,提高了公车使用效率。同时,将以往全县的轿车、商务车、越野车集中调度使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车单位商务接待、应急处置、救灾抢险等需求。
按照省、市车改总体方案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节支率不低于7%。截至6月底,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以及统一结算,使用了全年开支的40.9%,降低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用开支,公务用车运行成本明显下降。
机构做“除法”,激发内部潜力活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个以提供后勤服务为主业的机关单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始终是日常工作的应有之义。在要求更高、更快、更专的新时代,一个年轻、活力、激情的队伍是顺应时代要求,提供时代性优质高效后勤服务的坚实基础。然而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个群体,平均年龄达48.5岁,年龄结构老化严重,青年干部人数比例严重不足,给机关事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去年以来,长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提拔使用青年干部、建立学习常态化机制等举措,挖掘了内部潜力,释放了工作活力,努力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服务队伍。
在借鉴各区县(市)兄弟单位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县工作实际,县机关事务局将机构设置调整为“4+2”模式,即局机关设科室4个,将原有的6个二级机构优化整合为长沙县公务用车服务管理中心、长沙县机关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变二级机构的“单兵作战”为“集团军作战”,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大大增强了队伍战斗力。
通过机关内部选调和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补优补齐工作人员,引入新鲜血液激发队伍活力。现物业科科长黄兴茂同志到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已有20多年,此前一直在水电维护专业岗位上与机器设备打交道,默默奉献,在长期的工作中积淀了平易近人、热忱服务的优秀潜质。在去年12月的“双向选岗”中,经单位多方了解和干部推荐,因其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周到热忱的接人待物方式和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成熟思考被任命为物业科科长,实现从幕后工作到行政管理的全新蜕变。同时,通过内部挖潜,提拔了4名青年干部职工进入到中层干部序列,2名80后水电专技工作人员,由后方技术岗走向前方行政管理岗,促进了机关事务管理团队血液循环,全力打造了年轻化、实干型、高效率的机关后勤服务队伍,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烈氛围。
此外,县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建立学习常态化机制,主动学习长沙市局、浏阳、宁乡、浙江等地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绩效考核力度,将考核对象从全体干部职工延伸至所管理的物业公司、餐饮等服务公司,进一步提升了长沙县机关后勤精细化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服务做“乘法”,全力提升保障水平
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让各个机关单位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是机关事务管理局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一年多来,无论是县委县政府大院“停车难”问题的解决,还是长沙县新政务行政中心食堂、物业管理的改善提升,无不体现了机关事务管理人践行这一宗旨的坚强决心。
长沙县委机关大院内有车位460个,而每天进出车辆达1500余台。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出入县委机关大院的车辆启用新的门禁系统,录入车辆1140余台,对社会办事车辆开辟专门人工通道;提质改造大院西侧停车坪,增加了50余个生态停车位。现在,到县委机关大院办事的车辆不用再像以前四处乱转,基本上能在保安的指挥下第一时间找到停车位。
新的政务行政中心是长沙县政务工作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每天中午在食堂用餐的人数超过1200人。走进食堂,就餐区域宽敞亮堂,特色餐区、套餐区、自助餐区等区域明晰,960个就餐位整洁有序。此前,食堂打餐设置8个窗口,就餐高峰期排队压力较大。今年3月,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现场多次调研,与食堂管理方反复沟通,重新调整食堂空间布局,将套餐窗口增加为16个,就餐大厅增加近400㎡的文化餐厅,同时开辟了送餐业务,保障了干部职工按时有序就餐。
当食堂50余名工作人员在马不停蹄地打餐、送餐时,商务写字楼区域内的车辆指挥、秩序引导、治安保洁则交给了另外98名保安和55名保洁人员。这里有3000多个车位,每天进出车辆却超过8000台次,保安坚持在路面不停地往返巡逻,防止驾驶员为图方便将车辆停放在路边。这里有长沙县图书馆,每到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巡察猛增的人流量,维护来政务中心办证办事的车水马龙队伍秩序,看护四处奔跑的小孩,时刻保持公共区域卫生整洁,都是保安和保洁人员随时要注意的事项。工作和休息之间,他们的衣服总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他们与县委机关大院、 长沙县老政务中心、潘家坪机关大院等其他区域的物业公司一道,为机关单位有序运转提供着有力的物业服务保障。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深入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全力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道路上,长沙县机关事务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们将用自己的责任、智慧、激情,继续为长沙县各个机关单位倾尽全力,提供最好、最优质的服务。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