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盛磊 通讯员 朱筱玮
在热闹的城市住久了,便时常向往起乡居小镇的恬静。沿107国道一路向北,来到位于长沙县西北部的美丽乡镇青山铺,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绿意,远山含黛、近冈流碧、沃野拥翠、一派葱茏,这里是国家级生态乡镇,也是全市万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和葡萄之乡。
随着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的建设、107国道调规顺利实施、天华山景区基本完工,青山铺镇作为长沙市北部门户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今年,青山铺镇紧紧围绕“兴镇富民、民生立镇、聚变青山”的发展主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通道,突出全域旅游、集镇扩容提质、青山产业园建设三大重点,加快锤炼北部门户特色精品小镇,努力建设富北富民典范、美丽美誉样本。
产业“多点开花”
创建四大旅游片区,火了乡村游、浓了富北情
“展板都准备好了吗,休息区的椅子多备点,活动场地标识要提前贴好……”每年仲夏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也是青山铺镇七鑫农庄和曙光山城两大葡萄基地最忙碌的时候,为筹备今年的葡萄文化旅游节,曙光山城总经理易金萍忙得不可开交,却笑得格外开心,200多亩夏黑无核葡萄和400亩刺葡萄虽然晚熟了一个星期,但均取得了丰收,晶莹剔透的葡萄串串成珠,十分诱人。
作为长沙市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小镇,青山铺镇借助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及特色产业优势,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成为长沙县乡村休闲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今年,青山铺镇乘着全域旅游的“春风”,全力创建以天华山景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片区,以青山老街和水果采摘为核心的人文休闲片区,以麻林河及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基地为核心的绿色旅游片区,以农村养老度假产业为核心的养老服务片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内涵、有故事的美丽乡村景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青山铺镇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距离星沙20分钟车程、距离市区40分钟车程,结合长沙县全域旅游一盘棋,把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在生态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将打造成长沙城郊休闲度假胜地。
整体思路为,一是以美丽乡村为基础,借助“千百十”生态工程建设,全面促进农村整体面貌和基础设施提质提档;二是以现代农庄、特色民宿为支撑,进一步发挥七鑫农庄和曙光山城的既有优势,扩大葡萄产业的综合影响力,发展采摘观光农副产业和特色餐饮民宿;三是以特色农业为依托,继续发挥万亩粮食高产基地等特色农业优势,积极推广“稻田+生态种养”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观光农业,引导培育粮食品牌;四是以传统文化氛围为亮点,以青山老街为依托,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为亮点,突出长沙山歌、篾席编织等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着力打造青山文化特色;五是以天华山景区为引领,天华山景区一期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届时将举办“印象天华山”网络摄影大赛,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改扩建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以申请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分会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天华山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着力加快引进集镇餐饮娱乐、商贸连锁、金融服务等生产生活配套品牌企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三次产业比翼齐飞、并驾齐驱新局面。
今年,“相约长沙最美乡村”启动式在青山铺镇举行,期间吸引了数千市民前来游玩,徜徉于该镇的青山之间、秀水之畔,用一天时间,遇见了最美乡村,拾起了醉美乡愁,感动着匠人情怀。
生态“全民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热火朝天,尝到了甜头、生活有奔头
青山铺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绿色生态是青山铺的财富和优势,然而,保护青山绿水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需要全民参与。
对此,青山铺镇于2016年启动“千百十”生态工程,计划三年内使全镇农户基本实现“庭院整洁、四季花香”,一半以上的村民小组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今年,青山铺镇申报了天华村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广福村为县级美丽乡村特色村。通过充分调动、层层发动,村民的热情和积极性高涨,美丽乡村建设热火朝天。
走进青山铺社区一农户家,红瓦白墙的二层农家小屋,掩映在天然的绿色大花园中,水塘的水清澈见底,水泥路上不见一片白色垃圾,这可是城里人向往不已的田园生活环境。
青山铺社区围绕樟树岭组、马蹄塘组、郭公塘组、三合组为一线进行精品线路打造,完善沿线两厢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墙制作以及家庭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将沿线3公里道路进行白改黑,采取政府投入与居民自筹相结合,自愿、自主、自助、自由,保障资金有效利用,又使村民最大化受益,打造成为大地千树绿、花美万物新的无景点休闲赏花沿线,具有青山特色的村落民居。
同时,今年青山铺镇还全面实施镇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从源头推动垃圾“减量家庭化、处置无害化、废物资源化、常态保洁化”。建立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行集镇物业外包服务、广福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外包服务。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严控生猪养殖污染反弹,养殖污染尾水得到有效控制,全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过程中,不仅要凸显“一村一品”的特色,而且要形成“一村一产”的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支撑,没有产业,农民没有效益,美丽乡村就只是花架子,没有持久的发展力。对此,青山铺社区引进草皮种植,天华村引进了荷花种植、向日葵种植等项目,实现了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双赢”。
民生“扶贫扶志”
实施产业带动、整体脱贫,干部沉下心、群众有信心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小镇,青山铺镇要想实现脱贫奔小康,必须依靠产业带动。对此,该镇通过“党建+”模式,以“产业带动、整体脱贫”的思路实施精准扶贫,建立了“农场+贫困户”扶贫模式,推行“稻田+生态种养”和加工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模式。
天华村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201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氛围下,这片承载着愿景和嘱托的热土,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家养鸡鸭,既能照顾儿女还有收入。”天华村村民彭立辉说,他跟军芳农场签订协议后,他养了150只鸡和100多只鸭,每年给他带来4万多元效益,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天华村军芳农场创始人杨芳在2012年前一直从事生猪养殖,高峰期存栏量400多头。在政府号召退养转产时,杨芳转型干起农田生态种养、林下经济、特色经济作物等生态农业。由于坚持品质,杨芳的土特产逐渐打开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生意越做越大,但人手开始不够。”杨芳想到发动周边农户来养土鸡土鸭,她负责收购。这个想法得到镇上和村里的赞同与支持,每年与军芳农场签订养殖协议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今年增加到58户。
军芳农场扶贫故事只是青山铺镇扶贫的一个缩影。该镇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扶持了4家企业实施“农场+贫困户”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干部。对此,该镇严格压实帮扶责任。一是“2+3”联村工作制,即两个联村党政加三个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二是“一帮二”帮扶工作机制。市县联点干部和镇机关干部每人联系帮扶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带着责任上门,带着真情走访,带着政策交流,带着目标帮扶。
同时,该镇通过强化产业帮扶,举办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班,增强了60户贫困户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强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扶贫资金落到实处。今年,青山铺镇精准扶贫将实施产业帮扶133户294人。
“要想脱贫,离不开发展产业,只有将输血变造血,老百姓才能真正脱贫。”青山铺镇党委书记王志国说,随着天华山景区将开门迎客,该镇精准扶贫又多了一条路——旅游扶贫,搭上全域旅游的“快车”,要让好风景变成好“钱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即将举行的青山铺镇第四届葡萄文化旅游节上,当地曙光葡萄园将开展感恩教育,组织亲子家庭现场采摘新鲜瓜果蔬菜回到学校或社区义卖,募得善款全部回赠给该镇重点扶贫家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