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0)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2)

返回版面

你所向往的青山亲水轻生活 这里都有

      ◎星沙时报记者 盛磊 通讯员 朱筱玮

      在热闹的城市住久了,便时常向往起乡居小镇的恬静。沿107国道一路向北,来到位于长沙县西北部的美丽乡镇青山铺,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绿意,远山含黛、近冈流碧、沃野拥翠、一派葱茏,这里是国家级生态乡镇,也是全市万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和葡萄之乡。

      随着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的建设、107国道调规顺利实施、天华山景区基本完工,青山铺镇作为长沙市北部门户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今年,青山铺镇紧紧围绕“兴镇富民、民生立镇、聚变青山”的发展主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通道,突出全域旅游、集镇扩容提质、青山产业园建设三大重点,加快锤炼北部门户特色精品小镇,努力建设富北富民典范、美丽美誉样本。

      产业“多点开花”

      创建四大旅游片区,火了乡村游、浓了富北情

      “展板都准备好了吗,休息区的椅子多备点,活动场地标识要提前贴好……”每年仲夏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也是青山铺镇七鑫农庄和曙光山城两大葡萄基地最忙碌的时候,为筹备今年的葡萄文化旅游节,曙光山城总经理易金萍忙得不可开交,却笑得格外开心,200多亩夏黑无核葡萄和400亩刺葡萄虽然晚熟了一个星期,但均取得了丰收,晶莹剔透的葡萄串串成珠,十分诱人。

      作为长沙市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小镇,青山铺镇借助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及特色产业优势,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成为长沙县乡村休闲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今年,青山铺镇乘着全域旅游的“春风”,全力创建以天华山景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片区,以青山老街和水果采摘为核心的人文休闲片区,以麻林河及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基地为核心的绿色旅游片区,以农村养老度假产业为核心的养老服务片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内涵、有故事的美丽乡村景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青山铺镇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距离星沙20分钟车程、距离市区40分钟车程,结合长沙县全域旅游一盘棋,把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在生态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将打造成长沙城郊休闲度假胜地。

      整体思路为,一是以美丽乡村为基础,借助“千百十”生态工程建设,全面促进农村整体面貌和基础设施提质提档;二是以现代农庄、特色民宿为支撑,进一步发挥七鑫农庄和曙光山城的既有优势,扩大葡萄产业的综合影响力,发展采摘观光农副产业和特色餐饮民宿;三是以特色农业为依托,继续发挥万亩粮食高产基地等特色农业优势,积极推广“稻田+生态种养”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观光农业,引导培育粮食品牌;四是以传统文化氛围为亮点,以青山老街为依托,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为亮点,突出长沙山歌、篾席编织等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着力打造青山文化特色;五是以天华山景区为引领,天华山景区一期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届时将举办“印象天华山”网络摄影大赛,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改扩建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以申请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分会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天华山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着力加快引进集镇餐饮娱乐、商贸连锁、金融服务等生产生活配套品牌企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三次产业比翼齐飞、并驾齐驱新局面。

      今年,“相约长沙最美乡村”启动式在青山铺镇举行,期间吸引了数千市民前来游玩,徜徉于该镇的青山之间、秀水之畔,用一天时间,遇见了最美乡村,拾起了醉美乡愁,感动着匠人情怀。

      生态“全民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热火朝天,尝到了甜头、生活有奔头

      青山铺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绿色生态是青山铺的财富和优势,然而,保护青山绿水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需要全民参与。

      对此,青山铺镇于2016年启动“千百十”生态工程,计划三年内使全镇农户基本实现“庭院整洁、四季花香”,一半以上的村民小组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今年,青山铺镇申报了天华村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广福村为县级美丽乡村特色村。通过充分调动、层层发动,村民的热情和积极性高涨,美丽乡村建设热火朝天。

      走进青山铺社区一农户家,红瓦白墙的二层农家小屋,掩映在天然的绿色大花园中,水塘的水清澈见底,水泥路上不见一片白色垃圾,这可是城里人向往不已的田园生活环境。

      青山铺社区围绕樟树岭组、马蹄塘组、郭公塘组、三合组为一线进行精品线路打造,完善沿线两厢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墙制作以及家庭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将沿线3公里道路进行白改黑,采取政府投入与居民自筹相结合,自愿、自主、自助、自由,保障资金有效利用,又使村民最大化受益,打造成为大地千树绿、花美万物新的无景点休闲赏花沿线,具有青山特色的村落民居。

      同时,今年青山铺镇还全面实施镇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从源头推动垃圾“减量家庭化、处置无害化、废物资源化、常态保洁化”。建立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行集镇物业外包服务、广福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外包服务。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严控生猪养殖污染反弹,养殖污染尾水得到有效控制,全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过程中,不仅要凸显“一村一品”的特色,而且要形成“一村一产”的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支撑,没有产业,农民没有效益,美丽乡村就只是花架子,没有持久的发展力。对此,青山铺社区引进草皮种植,天华村引进了荷花种植、向日葵种植等项目,实现了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双赢”。

      民生“扶贫扶志”

      实施产业带动、整体脱贫,干部沉下心、群众有信心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小镇,青山铺镇要想实现脱贫奔小康,必须依靠产业带动。对此,该镇通过“党建+”模式,以“产业带动、整体脱贫”的思路实施精准扶贫,建立了“农场+贫困户”扶贫模式,推行“稻田+生态种养”和加工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模式。

      天华村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201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氛围下,这片承载着愿景和嘱托的热土,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家养鸡鸭,既能照顾儿女还有收入。”天华村村民彭立辉说,他跟军芳农场签订协议后,他养了150只鸡和100多只鸭,每年给他带来4万多元效益,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天华村军芳农场创始人杨芳在2012年前一直从事生猪养殖,高峰期存栏量400多头。在政府号召退养转产时,杨芳转型干起农田生态种养、林下经济、特色经济作物等生态农业。由于坚持品质,杨芳的土特产逐渐打开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生意越做越大,但人手开始不够。”杨芳想到发动周边农户来养土鸡土鸭,她负责收购。这个想法得到镇上和村里的赞同与支持,每年与军芳农场签订养殖协议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今年增加到58户。

      军芳农场扶贫故事只是青山铺镇扶贫的一个缩影。该镇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扶持了4家企业实施“农场+贫困户”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干部。对此,该镇严格压实帮扶责任。一是“2+3”联村工作制,即两个联村党政加三个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二是“一帮二”帮扶工作机制。市县联点干部和镇机关干部每人联系帮扶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带着责任上门,带着真情走访,带着政策交流,带着目标帮扶。

      同时,该镇通过强化产业帮扶,举办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班,增强了60户贫困户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强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扶贫资金落到实处。今年,青山铺镇精准扶贫将实施产业帮扶133户294人。

      “要想脱贫,离不开发展产业,只有将输血变造血,老百姓才能真正脱贫。”青山铺镇党委书记王志国说,随着天华山景区将开门迎客,该镇精准扶贫又多了一条路——旅游扶贫,搭上全域旅游的“快车”,要让好风景变成好“钱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即将举行的青山铺镇第四届葡萄文化旅游节上,当地曙光葡萄园将开展感恩教育,组织亲子家庭现场采摘新鲜瓜果蔬菜回到学校或社区义卖,募得善款全部回赠给该镇重点扶贫家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