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0)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2)

返回版面

根植梦想 助推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   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   2017年创客培训班合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2017年创客培训班合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供图
  •   开慧美丽乡村实景图。章帝 摄   开慧美丽乡村实景图。章帝 摄

      

      ◎星沙时报记者 蒋志斌

      通讯员 王浩

      现代农庄百花争艳,蔬菜基地瓜果飘香,美丽乡村宜居宜游……长沙县十三届一次党代会以来,现代农业示范区紧紧围绕“强南富北”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继续推进率先在全省打造的农村创客平台建设,在全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也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现代农业篇

      示范引领构建产业集群

      在省道207线上驱车前行,只见沿路随处可见规划有序的蔬菜基地。这些高标准建设的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棚内的各种时蔬长势喜人,成为了保障长沙市“菜篮子”工程的主力军。

      近年来,长沙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为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引进了一大批典型示范项目,构建了北部百里茶叶走廊、南部百里花木走廊以及沿S207、黄兴大道、G107的3条特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带。

      政策导向做好顶层设计

      通过高标准制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全县现代农业“一心、两片、三带、两廊、十大特色园区、百个现代农庄”的总体布局。

      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若干意见》等地方政策文件,推出系列符合实际且高含金量的政策,同时着力推进实施,有效增强了现代农业的建设活力和发展后劲。

      创新载体吸纳社会资本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城市资本、工商资本下乡,全县78个现代农庄投资达55亿元。五年来包装推介了50多个较大型的农业项目,引进各类农业产业项目146个,农业项目投资过百亿元。

      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了2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吸引了近3000名技术和管理人才入驻长沙县,带动农户12.8万户,从产业结构、经营业态方面促进了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

      扶持典型带动区域发展

      目前,长沙县已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6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4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通过各产业典型项目带动,重点扶持推动了北部近2万亩标准化蔬菜产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万亩小水果产业带连片发展。

      同时,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并拓展境外市场,不断引入国外、境外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高端保健类农业种植产业次第兴起,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程大幅迈进,城郊型多样化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凸显。

      美丽乡村篇

      扮靓农村留住山水乡愁

      走进开慧镇白沙村,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水间,一条条生态路纵横交错直抵农户家门口,村域范围内全部实现绿化、亮化。茶余饭后,村民在家门口的农民公园、篮球场、网球场等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上散步、休闲、打球,处处呈现出一派怡然自乐的景象。

      这仅是长沙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县域的其他广大农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梦想已照进现实。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显著,长沙县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近50%的行政村已达到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整合投入实现共享共赢

      长沙县自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出台了《长沙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以点带片、以片连线、以线促面的方式,围绕“五美”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为此,长沙县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创新“以奖代补”模式,由县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县级专项财政资金,通过“以奖代投”发动群众筹工筹劳、捐资捐物共建美丽乡村,重点做好房前屋后整理、庭院绿化、菜园美化等。

      在此基础上,长沙县整合了交通、水利、旅游等各涉农部门资金,其中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5340万元,重点支持和完善各镇美丽乡村道路、水利建设、绿化亮化、公共服务配套、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知名企业、种养大户、乡绅贤达、成功人士等入驻县域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五年吸引社会投资、民间投入近70亿元。

      “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亮点

      有了资金和政策支持,长沙县的美丽乡村建设马力十足。通过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整治违章建筑、清理杂物及乱堆乱放现象,确保乡村整洁舒适;完善绿化美化,通过栽花种树美化村庄,打造美丽幸福屋场;挖掘文化底蕴,设计彩绘文化墙,建设文化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等,宣传当地特色文化,传承传统美德,为美丽乡村增添文化韵味。

      “今年,长沙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将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重点推广特色典型美丽乡村模式,通过开展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来促进全域旅游和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县特色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以金井镇湘丰村、果园镇浔龙河村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型;以果园镇新明村、开慧镇白沙村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型;以高桥镇金桥村、青山铺镇青山铺社区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型;以开慧镇锡福村、江背镇五福村、福临镇影珠山村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型;以黄兴镇鹿芝岭村、高桥镇范林村为代表的环境整治型。

      创客平台篇

      扩大影响汇聚智慧创客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下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流。长沙县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北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创客平台建设工作。

      农村是广阔舞台,创新创业活力无限。长沙县通过提供平台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让更多有理想、有知识更有实际行动的各类创客,来到长沙县这片广阔天地,进行创新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五年招募万名创客进驻农村

      2015年12月24日,在浔龙河生态小镇举行的农村创客天地启动式上,长沙县发布一系列支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计划五年内招募万名创客进农村。通过重点培育100个以“零资金”启动快速成长、100个以新型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100个以解决就业带动精准扶贫的“三个一百”创新创业典型,打造S207线、黄兴大道、G107线“三条创客大道”,加快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带动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着力建设创新活跃、就业充分、富足安居的农村创客洼地。

      打造县、镇、企业

      三级创客平台

      牢固树立“实效第一,坚决不做花架子”的工作理念,全力打造“县级平台+镇级平台+企业平台”的“2+10+X”三级创客平台体系。扎实打造2个县级平台,即县“富北”创客服务中心、县“富北”创客活动中心;提质升级10个镇级平台,按照“产业展示站、招商引资站、创业指导站”“三站合一”的定位,在本地产业规划、创客企业展示、创客商务洽谈、电商下单及商务服务、创客台账、创客主题活动等方面加强软硬件建设。同时,大力扶持企业创客平台,重点扶持新农众创空间(浔龙河农创街)、慧润乡村旅游众创空间、多彩生态旅游、李氏智能家居等创客基地。

      创新构建科学融资扶持体系

      结合长沙县农村创客发展实际,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对接,探索助推“惠农担—粮食贷”、“惠农担—救灾贷”等创新性金融产品惠及县域农村创客,不断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并着手推进创客基金组建工作。

      截至目前,累计扶持市县无偿资助项目共1782个(次),扶持资金8214.4万元,政策扶持内创业企业安置就业人员8826人、安置就业大学生人数1258人,上缴税收6859万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把“火”,从城市“烧”到了长沙县的广阔农村,即将形成燎原之势。

      组织建设篇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近年来,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党工委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宗旨,把加强党的建设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在实处,团结带领机关干部职工坚持主动履职、规范履职、廉洁履职,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多样方式

      夯实党建基础

      制定全年党建工作计划,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党章党纪,学系列讲话,学习廖俊波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制定《落实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监督责任清单、“第一责任人”责任清单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明确了党工委主体责任的“八大要求”,细化了纪检组监督责任的“十三项具体内容”,做到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建立健全作风建设讲评会和廉政学习常态机制,2017年以来,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0余次。同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月报告及跟踪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各科室负责人每月上报是否存在公款吃喝、收受礼金、涉毒涉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三重一大”事项推进情况,并对上报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做到时刻绷紧廉政弦。

      制度规范

      全面从严治党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按照党工委和管委会出台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办事。按照“一资金一办法”的原则,完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农业科技专项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在现代农庄入库、产业资金奖补等重点环节按照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入库七大流程”和“验收六大步骤”的规定,变“事后监管”为“事前预防”,规范资金管理。另外,集中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纠‘四风’,治陋习”、 “小官大贪”专项整治,将“三项整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实行月报告,建立台账,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创新搭建

      “党建+”活动平台

      积极打造“党建+”活动平台,开展“党建+农村创客”“党建+美丽乡村”“党建+精准扶贫”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支持服务、党员创客领头作用,开展“2017相约长沙最美乡村”、“长沙县‘富北’创客专题培训班”等活动,持续搭建“县级+镇级+企业”三级创客平台体系、培育“三个一百”创客典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以及乡绅贤达、爱心人士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扶贫工作、群众工作、创新创业、宣传工作结合,实现“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