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0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0)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4)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6)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1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2)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3)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5)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7)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8)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29)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1)

时报五周年 走读长沙县(A32)

返回版面

下好先手棋 打造大临空 江背镇融入大临空经济发展纪实

  •   在长沙县江背镇梅花社区,江背镇党员志愿者正拿着画笔在墙上创作。曾诗怡 摄   在长沙县江背镇梅花社区,江背镇党员志愿者正拿着画笔在墙上创作。曾诗怡 摄
  •   建设中的黄江公路。蒋隽 摄   建设中的黄江公路。蒋隽 摄
  •   在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的梅花汽车新能源车厂房内,两名工人正在给即将出厂的车辆做检查。曾诗怡 摄   在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的梅花汽车新能源车厂房内,两名工人正在给即将出厂的车辆做检查。曾诗怡 摄

      ◎星沙时报记者 刘丹青

      云高天阔,孕育着城市发展的无限希望,十八大以来,传统工业重镇江背,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袤的天空。

      今年三月,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在率队调研江背镇工作时强调,江背镇是长沙县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要科学定位,集中突破,强化保障,全力以赴下好“先手棋”,以积极主动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融入大临空经济发展。

      “三湘名镇”江背镇将牢牢把握机场东扩的最大机遇,充分发挥高速围绕的最大优势,把发展临空经济作为最终方向,“下好先手棋、打造大临空”,为长沙县建设更高层次、更高层面的“第一县、第一极、第一城”做出贡献。

      产业升级

      临空经济蓄势腾飞 带来崭新机遇

      今年五月,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六月,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长沙县正成为湖南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一块“飞地”。

      交通从来都是塑造城市的重要因素。20多年前,美国作家约耳·加罗在《边缘城市》中曾这样说过:“城市的发展总是依托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在如今临空经济的飞速发展形势下,必将带来产业升级的新机遇。

      如何在“打造大临空”的定位下推进产业升级?江背镇党委书记张登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要着眼于未来区域发展提供新动力而引进金凤凰。”

      在这样的思考下,江背镇迅速行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促成国际物流企业普洛斯落户江背,突出发展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这样,江背将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承接好长沙临空经济发展带来的大量现代物流需求,江背镇的发展潜力将被充分挖掘。

      同时,江背镇也充分考虑长远产业规划和近期产业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研究。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同心集团梅花客车获得国家工信部授予的新能源汽车和整车生产资质并批量生产上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梅花机电、奥凯泵业、万征科技等企业先后获得38项国家专利,工业科技品质有效提升。

      品质提升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奠定发展基础

      从空中俯瞰江背镇,推土机、轧路机来回穿梭,工人挥汗如雨……一派火热的基础设施建设景象。“以前,大家还会觉得这段路难走,可能还会大堵车,但今年十月就大不一样啦!”即将建成通车的黄江公路工地负责人对记者说。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江背镇现正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加快交通大动脉黄江公路的建成;积极衔接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南三环、金江大道、劳动东路东延等道路的规划论证工作,争取年内启动金江大道建设;9月前完成好三县、五梅公路提质改造,争取将暮五线“白改黑”工程纳入县级投资计划,全面提速江背镇“通县、达市、出省”道路体系建设。

      在路网建设逐渐完善的同时,一批新项目接连落户,一个个未来产业陆续勾勒出轮廓,以大小项目并进、星罗棋布的投资,形成全镇项目建设提速的态势。

      江背始终坚持“设施围绕项目走、资金围绕项目走”,高标准推进江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提升承载能力。以集镇品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集镇立面改造步伐,推进江背、梅花集中安置区建设,整合资金狠抓建设提升全镇形象。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工程,扩大自来水供水覆盖面。加强与新奥燃气合作,实现燃气进村达户。启动草塘墈河项目区建设,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加速人工湿地公园、筒车、拦河坝等项目建设,打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基础设施建设好了,管理也同样不能落后。江背镇积极推进建管并举,将集镇管理与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拆违控违工作;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马路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提升镇村形象。

      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为江背镇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年,江背交通更方便了,变干净了,变美了!”这是许多江背镇百姓的共同感受。

      服务保障

      精准扶贫有力推进 践行民生立县

      推进精准扶贫,须在号准“贫脉”上多下功夫,恢复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断穷根、掘富源。

      江背镇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通过与各个企业沟通衔接,选定自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合作企业,实践“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行断奶小牛寄养的产业扶贫新举措。据估算,饲养一头牛犊一年可获利5400余元,目前江背镇已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该模式实现稳定脱贫。

      除了小牛寄养,茶苗寄养是江背镇产业扶贫的又一举措。多彩农业免费为江背贫困户提供小茶苗,双方约定三年的成长期,三年后企业进行回收,预计每年可为贫困户增加8000元的收入,目前已有60余户贫困户加入。

      而这只是江背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江背镇指导各村(社区)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实践“党建+精准扶贫”的模式,在县镇派出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建立“村(社区)书记抓总、村(社区)干部包片、优秀党员(党小组长)包户”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优秀党员(党小组长)与贫困户的“双重结对”。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工作质量,实现党建和扶贫共赢。

      兴业造血拔穷根,产业富民开新篇。在江背,精准扶贫的号角已经吹响,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创新举措

    党建+文化互动共融 增添党建活力

      党旗就是方向,队伍就是力量。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

      用白水泥打底,再用油漆刷白,最后由书法家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宣传语,由画家绘就花鸟鱼虫和山水,一面不显眼的墙壁瞬间灵动起来。

      梅花社区本塘组居民刘军良看着屋门口一成不变的砖砌围墙在画师的笔下变成了一道景观,心情格外舒畅,赞不绝口。

      这是江背镇组织党员志愿者为“美丽乡村”手绘文化墙,镇党委按照县委“党建+”模式,依托“师恩故里”和“文化大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确定了“党建+文化”的创新模式。

      开办民俗文物展览馆,馆内展示各类文物展品600多件,免费供村民参观;收集整理江背本土人文、事迹等信息,先后编辑出版了《文墨江背》、《江背·浏阳河畔的乡愁》、《红色记忆》等书籍;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快板传习所,组织长沙快板培训,通过快板文化宣传政策和中央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件件“党建+文化” 互动互融的活动开展,使党建工作更有活力,使党的政策精神一步步离群众更亲、更近。

      风疾正好扬帆,谋势必能跨越,众志可以成城,同舟更需共济。

      江背镇在长沙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凝心聚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正在为实现“下好先手棋,打造大临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力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